系列专题:《徐小平帮你设计成功人生:仙人指路》
在一个中美大学生联合夏令营里,我遇到了窦崖。窦崖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加上他酷爱体育,得过奥运百科知识大赛,所以被选到了这个以参加奥运为主的夏令营。 窦崖对体育实在太熟悉、太喜爱了。他能如数家珍似地说出NBA联盟所有球员的名字,口若悬河地告诉我足球世界杯的各种掌故,能够对答如流地告诉我各种体育知识。他对奥运的了解,常使我觉得他的大学专业不是物理学,而是奥运史。当他终于搞到中美篮球比赛的门票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感染了我,使得我几乎想从他手里夺过门票,自己去看。 但是,如果你见到了他本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上面的描述。这么一个酷爱体育的孩子,他的身体却没有相应的显示。他一米八的个子,体重还不到70公斤,不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消瘦,而是因为缺乏锻炼而单薄。脸相长得孔武有力的他,却成天弯着腰,垂着头,有点像蔫了的向日葵。他不挺拔,他不强壮,他不肌肉,他不力量。与他所在夏令营的美国洋人和华人孩子们相比,他在身体发展上的差距非常明显。他自己非常明白这一点,常常摇摇头,自愧弗如地对我说:"我们这方面确实不如他们。" 窦崖体现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行动严重不匹配,使他几乎成为我想研究的对象--中国教育造就了窦崖。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但至少在体育教育方面,它让窦崖得到了知识,丧失了体育。窦崖身上,展示了一个教育的基因突变现象--体育的基因突变为知识,而不再是对于身体的发育、养育、培育。 我曾经和和窦崖研讨过这个问题。每次谈到这个问题,他便对他的中学母校充满埋怨甚至愤怒,他说:"操,操,操,我们到了高中,就没有体育课了。学校举行运动会,居然禁止高三学生参加,老师怕运动场上的欢呼声传进教室分散精力,就把教室窗户全部关死。" 不必说他们高中三年,每天早晨六点去学校"自习",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的那种悲惨了。越是落后的地区,这种对学生进行魔鬼训练的现象就越严重。在这种学习或曰在这种对于青春的镇压氛围下,窦崖这样的少男少女只能一心一意埋头书本、钻研学习、随波逐流、欲罢不能,最后,任由高考的浪头,把自己冲到某个大学的校园里。当他们终于走出高中教育的惊涛骇浪时,已经失去了给身体打下健壮基础的最宝贵的青春时期。
![第54节:人与文化的不断更新(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30343035388.jpeg)
窦崖的愤怒,使我想起我自己的愤怒。我现在的身体基础,完全就是在同样的教育和文化氛围中打下的。我恨自己那肥肥的身躯,塌塌的面庞,傻傻的腿脚,细细的臂膀。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就已经自作聪明地发现了这个秘密:要当三好学生,"学习好"是最重要的,"身体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老师没有告诉我"身体好"原来竟是比"学习好"更加重要的人生幸福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