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哪个将首先被抛弃?当“看不见的手”已经无法纠偏市场,谁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H·弗兰克,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找到了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魔咒的一线曙光,在《达尔文经济学》一书中,将进化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融汇贯通后提出独立观点,将自由、竞争和公共利益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寻找它们融和交汇的经济圆点。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从不是包治市场百病的万能灵药,它的存在需要诸多假设和前提,首先需要一个完全竞争去垄断的市场环境,其二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没有矛盾冲突,其三市场中的“人”是理性的且总能正确追逐合理利益,而这样一个类似真空的运行环境,在真实社会里很难出现。 在人类社会中,如果没有限制性法律的保障,人们的“负外部性行为”将会不可遏止地扩散蔓延,甚至当法律没有强势保障措施之时,依然会被架空。“消费瀑布”、公地悲剧”等现象有力地证明了人类是有限理性的社会动物,如果没有一双“看得见的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届时受伤害的将不仅仅是人类本身,也包括整个地球。 作者着重探讨了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否应多向富人收税,是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论题。一部分自由主义学者认为向富人收税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作者提出富人之所以富有,并非因为他天生勤奋和聪明,更多的是仰仗机遇与社会公共服务。一个技术全面、本领高超的工匠在索马里一辈子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而如果他出生在美国,将拥有超越在索马里几百倍的收入,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为了这部分溢价收益而支付部分税金,在作者眼里既是其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价格,同时也是反哺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一项应尽义务。 需注意的是,尽管税收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政府浪费,但税收绝不仅是喂养“野兽”的食粮,也是保证一个国家免遭侵略和提供惠及大多数人公共服务的必要手段。为税收设置一道边界,在不减损人们创造财富热情的同时,适当多向占有大量资源,享受超值溢价服务的富人征税,是社会进步的一条经济生命线。
![达尔文进化岛 达尔文能够成为救世主?](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15768879665.jpeg)
当今的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几十年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如何避免陷入美国式经济大崩盘,提早制定解决之道,我们不妨向书中求指导寻借鉴。另一方面,书中很多解决不同利益诉求群体及个体矛盾的方法对处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亦有醍醐灌顶的启示作用,在两难选择中间总有第三条路适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