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在这一时期开始投入使用的另一项革新,有着稍微不同的意义。它没有淘汰工人;相反,它使工人成为一个不那么浪费、更负责任的执行者。这就是"质量控制"--它是一套这样的制度:随机抽取一台给定机器所生产的工件样品,把它交给最精密的电子检测仪器,在一份图表上记下它离绝对完美有多少偏差。查阅这份图表的工人于是可以调整他的机器,不是通过连估带猜,而是凭借他准确知道机器如何运转。这一设计--它通过减少缺陷产品的数量,从而为很多工厂节省了大量的钱--通过使工人在某种特殊的意义上成为自己的老板,成为其工作的批评者和法官,从而起到了提高工人地位的作用。 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机械方法的引入,有着怎样的累积效果呢?首先,它急剧减少了对非技术劳工的需求。1900年,美国大约有1,100万"普通劳动者"(包括农场劳工);到1950年,他们的数量不到600万。在光谱的另一端,它极大地增加对工程师和技术员的需求。在20世纪初,据哈佛大学科南特校长说,化学工程尚未发展成一个行业;"现如今[他是在1951年说这话],化学工程师存在严重的不足,尽管有15,000人在过去5年里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他们的数量从1900年的4万,增长到了1950年的40万,对他们的需求依然是如此旺盛--被朝鲜战争所强化--以至于在1951年,有来自4,000多家公司的人才发掘队,到处搜寻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办公室宣称:"就连我们最差的学生也至少收到了3份聘用要约。" 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唤起了人们对下面这个事实的关注:当工业文明变得更先进的时候,便出现了人们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趋势,然后再从工业转向他所说的"服务业"--意思是商业、贸易、运输、娱乐、专业技术等等。这一趋势毫无疑问正在美国发生。自1900年以来,从事农业的美国人的比例有了很大的下降;从事工业的比例总体上变化不大;从事"服务业"的比例大幅度跃升。把这一事实与关于工业内部转移的事实结合起来看,我们就得出了一个一般发现:在20世纪中叶,用自己的双手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趴在办公桌上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四肢发达的工人越来越少,大脑发达的工人越来越多;只需要有限教育的工作越来越少,需要高等教育的工作越来越多。
![第5节:更快,更快(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23531826815.jpeg)
美国依然有很多暗无天日的邪恶工厂。依然有很多辛苦费力或单调乏味的工作。就连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也不得不雇佣维护人员、清扫工、清洁工;这些人的工作,机械化程度非常之低,他们往往构成了机器时代的一种新型无产阶级。然而,总的趋势是倾向于增进劳动者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