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对于这一点,或许有必要做一点解释。我所描述的这一趋势,并非倾向于一致。无论是在男人当中,还是在女人当中,服装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我所强调的是,差异更多地是个人偏爱的问题,或者是某个地方群体或职业群体的成员当中的风俗习惯问题,而不是经济阶层的问题。

这种在穿着打扮上打破阶层界线的趋势是不是无足轻重呢?我不这样认为。以貌取人的意识容易造成分裂,反之,则有利于拆除人与人之间的障碍。 让我们从衣着打扮转到日常生活上来。正如H.戈登·海斯教授1947年在《哈珀斯》杂志上所指出的那样,富人跟穷人抽同一种香烟,用同一种剃刀刮胡子,使用同一种类的电话、吸尘器、收音机、电视机,家里拥有同一种照明和加热设备,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富人的汽车,跟穷人的汽车差别不大。本质上,它们是同样的引擎,同样的零配件。在20世纪初年,汽车确实分三六九等。高踞顶端的,是诸如劳斯莱斯、奔驰和伊索塔·弗拉斯契尼之类的进口车;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就是真正有钱的标志。也有像皮尔斯-阿罗、无敌和帕克这样一些美国贵族。接下来,一组接一组逐级递减,直至简单朴素的福特T型车。现如今,除了少数幸存者(比如方头方脑的老式劳斯莱斯),以及少数奇形怪状的车(比如新型英国跑车)之外,阶层分组相对来说基本上没有了。而且,尽管崭新大汽车的拥有者也许有很高的收入,但他也可能只不过是把微薄的收入精打细算得勉强能够支付他所喜爱汽车的价钱。 就自来水和抽水马桶而言,差别的消除进行得要慢很多,但依然很稳定。诚然,对南方山区人一直存在某种侮辱,他们刚刚见到抽水马桶的时候就认定,应该站在里面洗脚;但现如今,美国的城市里和小镇上,只有那些破旧不堪的房子没有自来水、浴缸或淋浴以及抽水马桶,这些便利设施很快就被安装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农舍里。 与此同时,仆人阶层几乎消失不见了,尤其是在南方和西部,尽管仆人的工资,就其购买力而言,是1900年的5到10倍,甚至更多(而且,如果仆人在主人家寄宿的话,还有存钱的机会)。他们实际上的消失--这使得绝大部分家庭不得不自己动手,干做饭、清洁和洗涤之类的家务杂活--不仅标志着昔日的移民下层阶级被吸收进了整体的美国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家政服务一直被认为是低三下四的),而且也消除了富人和穷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另一项差别。今天,那些生活环境舒适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更懂得如何做好饭--而他们的儿子也可能得到一些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