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富人与穷人之间生活方式上的这种趋同,其原因何在呢?正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看到的那样,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有些原因是经济和政治的,比如所得税和工会的压力,有些是政治和社会的,比如公园和运动场的发展。当然,大规模生产的动态逻辑是主要原因;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种类的奢侈品市场几乎消失了,这些奢侈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发现,他们毫无希望跟大规模生产优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竞争。比方说,裁缝、鞋匠、衬衫制作者发动了一场与逆境抗争的生存之战。大规模生产支配着我们;大规模生产只允许有限度的差异。 这种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1900年,美国达到中学年龄的男孩女孩当中,实际上进入中学念书的不到十分之一;如今这个比例超过了五分之四。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书本知识;它还意味着社区里各种家庭不同生活方式上的社会教育。美国的大学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生数量也增长了8倍。 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让几百万年轻人有机会去国外游历,让那些可教的孺子有机会学习另外的生活方式,让其中有些人--比如空军飞行员--有机会过上他们闻所未闻的高标准生活。我记得,在战争期间我曾去一家破旧的小照相馆拍护照相片,听店主说他的儿子是名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越南大西洋。我倒是很想知道,两三年之前,这孩子是否梦想过有朝一日自己有机会去巴西和利比里亚,同时享受一名军官的优厚待遇。 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了大规模传播的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的巨大影响,它们把同样的效仿模式强加给了各个收入水平的美国人:换句话说,使他们想要成为某种类型的人。比方说,就以女性杂志和出版业称之为"庇护场"(意思是专注于房子和花园)的那种杂志为例。几十年来,它们一直在月复一月地培训数百万妇女更好的生活技艺--告诉她们如何护理婴儿,如何照看孩子,如何令人愉快地款待宾客,如何准备营养均衡的饭菜,如何漂亮地装饰房子,如何让草坪和花园富有魅力,以及诸如此类。它们的有些建议,在富有经验的人看来,有时候似乎很可笑;有些信息为了讨好广告客户而被故意歪曲,或者是肤浅的、自以为是的;但对那些视野被环境所局限的人,其纯粹的指导性影响是非同寻常的。读者众多的杂志,连同它们在国民中间的传播,也为消除偏狭观念做了很多的工作;让阴暗邋遢的城市公寓里的家庭主妇、在偏远农场或工业小镇上长大成人的男孩女孩们有机会瞥见他们日常圈子之外的世界。了解一下今日美国有多少人是从通俗杂志上第一次认识--比方说--维生素,没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