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不过,美国所有共享信息的制度当中,最典型的还得算是行业会议。据《华尔街杂志》(Wall Street Journal)说,1930年,美国有4,000家同业公会;如今,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美国的同业公会多达12,000家--1,500家全国性的,10,500家州或地方性的。这些组织支付给管理人员的薪水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一个合乎逻辑的、高潮性的发展发生了:1951年,200名管理人员齐聚芝加哥,共同商议成立一家同业公会经理人的同业公会! 当某个这样的组织举行它的年会或半年会的时候--不管是在纽约的沃尔多夫酒店或肯特蒙德饭店,还是在芝加哥的史蒂文斯酒店或海滨大饭店,是在圣路易市的蔡斯酒店,还是在亚特兰大城、弗兰奇利克或怀特萨尔弗--仪式套路几乎是一样的:铺着绿色粗呢的报到桌接待刚刚到达的新来者,在那里,他们将领到一枚领章,以及一份会议和庆宴的日程表;正式会议在普通房间或舞厅举行(有时候上午有很多人缺席);在正式的晚宴上,本行业的某些大人物将发表演说,演说稿由他的捉刀人撰写,说的无非是自由企业的荣耀,以及社会主义的阴险威胁;勾肩搭背,胡吃海喝,扑克游戏,嬉戏胡闹,让成员们觉得仿佛再一次回到了孩提时代;桥牌或凯纳斯特纸牌是专门给夫人们玩的游戏--倘若她们受到了邀请的话;要是没有邀请她们的话,经理们回到家里那副筋疲力尽的德性,倒像是要凿实老家关于开会地点所发生事情的传说:那里简直是罪恶的渊薮。然而,尽管这些集会的严肃目的有时候被淹没在酒池肉林中,但它依然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被共享--关于买的条件、卖的条件、市场的特性、最近的技术进步。这些人都懂得,传递信息符合所有人的长远利益,就像美国历史学会的成员懂得传递信息符合历史科学和历史艺术的长远利益一样。 3

在调查当前的商业情境和现代大型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之后,《财富》杂志的编辑们在《美国,不断革命》(U.S.A., the Permanent Revolution)一书中声称:"管理成了一门专业";在一则广告中,他们甚至更直白地指出:"大亨已死。……20世纪中叶的生意人不得不去上学--在了劳动方面,在政治方面,在社会福利方面。工程师是商人,推销员是经济学家,研究人员懂得广告,金融人士懂得法律。" 大亨死了么?这份报告或许有些夸张。然而,如今在大企业中爬到顶层的人,与早年的那些人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差别。 例如,我在第4章中提到过的那8个人,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他们是美国经济事务中最有影响力的人:J.P.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爱德华·H.哈里曼、詹姆斯·斯蒂尔曼、乔治·费希尔·贝克、威廉·洛克菲勒、H.H.罗杰斯。我注意到,他们所有人当中,除了摩根之外,其余的没有一个人上过大学,摩根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呆过两年。现如今,在我们看来有一种情形似乎是十分自然的:绝大部分大公司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很多人在工程学和法学方面接受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