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发力创新药 突围“限抗令”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如今依然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低谷。连续两年的“限抗令”把诸多原料药生产企业打入冷宫;今年骤然而至的“行业反腐”又把行业龙头推上了风口浪尖。医药行业分析师大多认为,医药行业下半年日子不好过。

  然而8月28日公布半年业绩的石药集团(01093.HK)却交出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财报显示,集团收入增加了2.5倍,纯利增加了1.1倍,创新药销售大幅上涨。石药集团似乎成为这场行业“除旧革新”运动的获利者。

  创新的风险

  创新药的回报

  一纸“限抗令”,意味着近100多种抗生素没有机会进入三甲医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而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8%降至53.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更下降至14.8%。

  抗生素等原料药,是我国的医药企业主要业务板块。2012年我国原料药制造工业总产值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1%。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广成表示,中国抗生素原料药的产量和出口量两项指标,早已占到全世界60%以上,而国际总需求量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加上国内需求同样持续在低谷徘徊。国内药企的这项传统业务已几乎成为鸡肋。

  在石药集团的半年报数据中,抗生素销售收入也只是温和上涨了3%,取得2300万港元的经营溢利。在石药集团董事会主席蔡东晨看来,无论是原料药还是以往的普通药制剂都是朝着降价的方向走,“现有包括基药招标等一系列政策表明,国家希望改变药价虚高的现状。”蔡东晨表示。而石药集团的半年报数据显示,集团包括维生素C、抗生素、品牌药及普药的原有业务,销售收入达到32.46亿港元,经营溢利仅为4800万港元。

  “我们的关键增长因素在于创新药,”对于此次盈利翻倍的表现,石药集团执行董事翟健文表示。数据显示,仅仅旗下一款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创新药恩必普,就为集团带来2.29亿港元的经营溢利,今年上半年恩必普的销售收入为4.59亿港元,同比增长了51%。“今年恩必普销售完全可以达到年初制定10亿港元销售额的目标。”蔡东晨如是道。

  这是首款由中国公司开发的专利药物,对其市场前景蔡东晨信心满满。“国际公认的大药是指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这就是我的目标,”其表示,只要保持年复合增长在25%水平,“在专利年限内达到该目标不存在问题。”蔡东晨强调,“这个目标仅仅是指中国市场。”

  “我们已经把这款药送去美国FDA审批。”石药集团董事王金戌表示,在美国第一期人体临床研究已经完成,马上将开始第二期临床。

  业内人士表示,创新药之所以有高额利润在于国家的政策倾斜。专利药可以获得单独定价权,也就避开了基药招标等政策压力。显然石药集团尝到了创新药的甜头,“未来几年,我们每年将有1~2种新药推出,”蔡东晨宣布,未来的石药集团将由“创新驱动”。

  “其实我是有些担心研发投入过头了。”香港一位投行分析师私下表示,在他看来在中国做创新药并不容易。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得到的数据显示,在审查和新药上市批准方面,美国一般需要6~10个月,欧盟需要12~15个月,在中国则需要长达24个月。另一方面创新药往往面临着高投入,市场能否接受,什么时候接受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国外制药企业规模庞大,一两个药失败不会伤筋动骨。但国内药企规模还是有限,稍有不慎就会拖累整个公司的运作。”其表示。

  这两年让石药风光无限的恩必普也曾有过低潮。早在1999年恩必普就已经开始研制,十几年间,石药集团先后投入了3亿元的研发费用,2005年恩必普软胶囊上市后的前几年不仅没有盈利,“每年还亏损2000万元。”石药集团董秘张赫明告诉记者。

  按照跨国医药公司的经验数据,平均研发7个新药,只有一个可以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大药。只要有一个创新药为市场所接受,其回报也是相当可观。“我们已经开发出左旋恩必普,这也获得了专利。”张赫明表示,虽然恩必普的专利保护有年限限制,但随着研发的继续深入,可以进入获得更多的延伸领域,也就获得更多的专利。例如左旋恩必普除了对脑中风有治疗效果外,它对老年痴呆还有预防作用。对石药而言,恩必普功能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扩大到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一方面扩大了潜在市场,另一方面又得到新一轮的专利保护期。

  “其实我们一直很谨慎,”王金戌认为,直到最近三四年石药才敢大规模做一类新药的研发。在其重点开发的12种1类新药中,有6种已经达到临床阶段。“其中有两个是全新药品,另外四种属于跟着走的产品。”王金戌表示。

  “跟着走”好处之一就是有着明确的市场预期。2013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收购了母公司的另一款创新药津优力。这款预防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的新药,来自于石药集团的自主研发。事实上国外已经有相类似的产品,“美国礼来类似的药物单支终端售价达到1200美元,2011年销售额达到了43亿美元。”蔡东晨表示,“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同时我们产品的定价在500美元左右,”所以有潜力取代市场现有的产品。蔡东晨预计该产品上市后,短期销售额可达3亿~5亿元。

 石药集团:发力创新药 突围“限抗令”
  在蔡东晨眼里,国家一直非常支持创新药的推出,因此在审批方面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今年有3个药已经获批,有6个药可以加快审批。”蔡东晨表示,这意味着6款药不用经过漫长的“排队”过程。

  国际化与传统业务革新

  在石药的战略规划里,除了创新驱动外,国际化与传统业务革新都是其下一步需要面对的挑战。

  “我们计划在美国做仿制药,产品卖到发达国家。”蔡东晨表示,“今年已有一个产品获得FDA认证,”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宗订单,“毛利率达到38%,高于国内。”王金戌如是道。

  实际上为了国际化的目标,石药集团早在2009年已经在美国设点,张赫明告诉记者,当年聘用的人员就包括辉瑞等跨国药企的核心部门的管理层。而早在2010年公司在美国的工厂就已经得到了FDA的认证。由于有前期的铺垫,石药集团已经逐渐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我们将有3个产品会委托给一些美国公司生产。”蔡东晨表示,今年下半年将会标志性地获得一批数额不菲的授权费。

  事实上,在石药的半年报中,维生素C业务的表现难以让投资者满意。其维生素C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5%,亏损更达到8700万港元,比去年亏多了5倍。对于这项业务亏损,蔡东晨的解析是,去年由于存在长期合同,因此亏损没有显现出来。但去年年底长期合同到期,因此亏损额上升。

  当被问及石药会否卖掉这一业务时,蔡东晨的答案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其预计公司该业务今年下半年会持平,明年会出现转机。“我们与竞争对手的成本有1美元的差距,你们两年后再看,我们认为未来有着重大机会。”其表示。据了解,石药集团的维生素业务不再局限于原料生产,而是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快销产品。“我们旗下有一款果维康品牌的维生素C水。”蔡东晨表示,这款产品市场非常受欢迎,出现了脱销的现象。“我们计划围绕着果维康这个驰名品牌,上市一系列的快销产品。包括维生素C饮料、维生素C牙膏等等。”

  对于近期医疗行业的反腐,蔡东晨则认为:“这是国产药的机会,下半年我们会加大推广。”蔡东晨的逻辑认为在反腐打击下,进口药的市场份额将会下降,这恰好是国产品牌的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903.html

更多阅读

光环效应:何以追求卓越 基业如何长青 北京基业长青

<光环效应:何以追求卓越 基业如何长青>《光环效应》 总序 《光环效应》 作者简介罗森维(PhilRosenzweig),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拥有25年商业及学术界经验,获加州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沃顿商学院获

加多宝:“好声音”2. 0 版本新唱法

     广告主:加多宝  赞助节目:《中国好声音》  赞助形式:独家冠名  互动平台:浙江卫视、搜狐视频、微博、微信、啪啪等  关键词:投资、“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品牌溢价  如何在冠名权益之外,发掘更多的资

中国民营经济促进会 张力军:借力APEC 促进中国经济改革

     专访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理事长、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  10月初,2013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在《中国经营报》记者赴峰会现场进行报道前,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理事长、第一视频集团董事

声明:《石药集团:发力创新药 突围“限抗令”》为网友资深禽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