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利用环保构建竞争优势:从绿到金》
RoHS禁止在新的电子设备中使用铅、汞、镉等多种危险物质。制造商们已经在尽力寻找替代品,以取代焊接集成电路的含铅焊锡。当然,对于这种有选择性的规定不乏抱怨之声,而且RoHS在实践中的有效性也颇受质疑。但无论这个指令的构建完美与否,它都不会就此作罢。这项法规还表明了法规战略上的有趣转变。正如IBM的环保事务主管韦恩·巴尔塔(Wayne Balta)所说,"RoHS这类法规表明了从监管输出到监管输入的转变,也就是说,从监管大烟囱里排放的物质,转为监管产品所使用的原料"。 WEEE关注的则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另一端。它要求从电子业到家电业等多个产业的所有制造商,都必须为其产品的适当弃置或回收利用买单。WEEE代表了越来越多关于产品回收的法律的最新发展,这些法律规定,从产品的生产直至最后的弃置或回收,制造商自始至终负有责任。这些法律让未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到其最终处置的公司增加实际成本,从而鼓励企业采用价值链思维。据估计,遵守RoHS和WEEE所增加的费用相当于商品售价的3%,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电子产品生产商,正在开始探索能够彻底消除所有有毒成分的设计,以便作好准备应对所有可能出台的法规。即便以后没有新法规出台,上述指令也已经对电子企业带来了深远影响。美国电子商协会(American Electronics Association)表示,各项新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每家高技术公司的企业战略,不仅限于针对欧盟国家的战略,而且包括其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战略"。 污染者买单原则 在我们所研究的所有国家中,法规方面的长期趋势都是令制造污染者限制其对环境的伤害,并为其造成的损失买单。这一"污染者买单原则"确保了经济效益,保护了财产权,同时还提供了强大的法理依据。这种促使企业"将成本内部化"(如经济学家所言)的措施,意味着通过将污染从烟囱中或排污管中排放出去而获得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难以为继。
![推动绿色发展 第25节:第三章 谁推动了绿色浪潮?(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21884997084.jpeg)
当我们与英特尔、戴尔以及AMD的高管对话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说法:法律迫使他们在全球改变其设计和流程。他们说,以一种方式生产芯片或组装电子产品来供应像欧盟这样的大市场,而针对其他市场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做完全没有经济意义。归根结底:欧盟的激进政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改变。 过于激进? 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所通过的最雄心勃勃的一项法规,就是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指令,也就是所谓的REACH。这项法规大规模地重构了欧洲监管化学品威胁的方法,将使大量主要行业重新洗牌。 REACH要求生产商注册其所生产的每一种化学品--大约共有3万种,并评估其对公共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REACH构建于这样的理念之上:在风险未知的情况下,社会不应该引进新的材料、产品或技术。这项法规是重在预防原则的典范。它将提供安全性证明的重担从政府肩上转移到了企业肩上。企业必须证明产品是安全的,或者对社会的益处远胜于其风险。 很多企业,包括若干制药业巨头,声称REACH将扼杀创新,并成为在欧洲运营的企业的竞争包袱。而REACH的支持者则称,要求企业证明其产品安全性的规定早该执行,这将降低释放对人类有未知影响的化学品的风险。双方都提出了看似可信的论点:REACH的实施是保证公众健康所需的,而遵从它可能要花去数十亿欧元,同时又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无论如何,REACH都将对一些大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