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信仰基本上在这样一些共同点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首先是要相信真理而不是个人的有限认识;相信人间万物都是因果律在支配着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对于人自身的生活来说,一切的指点又在于我们的自心(也就是“内因”和“自性”);相信千般说法都是劝人向善;相信好心必须有善法方可实现;相信一切外部成就都不能成为左右人的支配力量,方可有承载一切的定力;相信人的意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自我才是接近真理的方法;相信所获得的越多就更要保持自己心性的归零,否则,任何东西多了都会将人压垮;相信人赤条条来到世上,最终又如同当初一样离开,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上述的关键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字:“真应本——善法定——进归一。”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不断演进、吸纳、整合、提升,始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思想纲领,即,只有走到人间正道上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在历史的残酷检验中留存和发展。 中华文化的根柢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道”。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联想到道家或者道教之“道”,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狭义的理解。在中华文化体系中,“道”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字,因为它超越了门派,成为众多门派共同指向的根本:道家讲道,佛家也讲道(修道、道友、八正道等),儒家的道虽然与前两家语义不完全相同,但也是以道为核心(孔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以贯之”等),即使是外来宗教如基督教(圣经中处处在讲道,尽管是中文翻译使用了“道”,但从其思想内涵来说,道似乎就在圣经思想的字句之间)、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真主是宇宙中最高的独一实在、唯一主宰,被认为是创造宇宙万物并且是养育全世界的,这恰恰与中国道家所言之道的功能是一样的)也以道作为内核和最高宗旨。 现实中,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企业与个体层面,关于信仰的话题,我们面对着很多问题,概括起来,现实中有关信仰的问题基本上有如下几种:

1.对信仰不了解,也缺乏研究;个体有需求但又不知如何作为。众多百姓基本如此。 2.将信仰简单地理解为宗教,又将宗教中的一些极端行为作为否定信仰的证据。这是一些很有正义感的人常常犯的错误。 3.对一些价值信条缺乏深刻系统的理解,其中的真理性力量也无法在其生命中显现,因而与信仰失之交臂。形式上有信仰但又没有真正领会和认真实践的人,基本上处于这种状态。 4.走进了某一个信仰的体系,但又只是执着于其形式,并没有真正践行其文明思想,陷入了痴迷境地。不少在形式上信仰某个派别的人基本处在这一状态。 5.学习科学出身,缺乏人文和哲学的基本素养,将科学的有限结论当成普遍真理,而置真正的科学精神于不顾的“科学主义者”,又演绎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迷信。 6.看起来什么也不信,实际上心中信的是“唯利是图”,崇拜金钱、一味追逐名利和物质、沉湎于肉体的享乐和生理的刺激,与低级动物无异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完整的信仰,基本上有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是核心价值信条,二是认知逻辑,三是具体的行为制度,四是终极旨归,也就是生命最后所能达到的状态与价值。 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