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上海电影节回来。这次去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以嘉宾主持的身份参与《孵化软实力:金融创新与电影成长》这个专题论坛的讨论,一是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协助保利博纳完成B轮融资的发布。这两件事—一个侧重论道,以说为主;一个侧重结果,以做为主—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电影与资本”。
围绕这个话题我有几个基本观点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金融风暴后,美国和欧洲传统的电影融资渠道正在萎缩,导致好莱坞以及他们的欧洲同行必须“向外看”。这是我们的机会。
与此同时,亚洲电影融资的资金来源有增无减。在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和私募股权投资将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未来三到五年中最大的两个机会分别是合拍片和新媒体。一个是在“前市场”中增加广度,一个是在“后市场”中增加厚度。两个机会中有一个能真正走出来,中国电影市场都将达到三、五百亿的规模。
与音乐产业不同,中国电影产业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打击盗版,确立有可能形成规模收入的正版商业模式。这个前景是资本看好中国电影产业的最重要的原因。
参与我们今天这场论坛的嘉宾包括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董事长麦戈文、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董事长江志强等。这些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对电影行业有很多真知灼见。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从心底里热爱电影。
不过,台上嘉宾对于电影的个人情感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电影产业还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婴儿。去年,中国内地市场电影总票房是43亿元人民币,即便算上中国电影所产生的海外票房以及电视、音像、新媒体等其它版权收益,总盘子也超不过六、七十亿。而我们熟悉的腾讯按照华尔街的预测今年收入将超过九十亿。
也就是说,这么多优秀的电影编剧、导演、演员,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创造的价值还不如一只小小的企鹅。
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悲哀。
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下面这样的对话:
制片方对投资人说:你们今天投明天就想挣钱,太急功近利。投资人对制片方说:你们这部行下部未必行,太无法预测。
制片方对商业银行说:我们其实没有什么风险。商业银行对制片方说:我不管,你把你的个人资产拿来抵押。
制片方对导演说:你要尊重市场。导演对制片方说:你要尊重艺术。
版权方对电影院说:你们什么都没做只管放,凭什么拿那么高的分成。电影院对版权方说:我们投入那么大,要不是还有海外大片,只靠你们我们早死了八回了!
版权方对新媒体说:给我现金,别的甭聊。新媒体对版权方说:我们自己还没挣钱,拿什么给你?
制片方对观众说:你们一定要进电影院看正版。观众对制片方说:你们把电影拍成那样还敢卖那么高的票价,我不告你诈骗就算便宜你!
我前不久在另外一篇博文中曾经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都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我在想,在这个拐点上,我们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对话的可能:
制片方对投资人说:我们会对你们负责。投资人对制片方说:我们看重的不是这部单片,而是你们未来的十年。
制片方对商业银行说: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支持。商业银行对制片方说:也谢谢你们给我们提供金融创新的机会。
制片方对导演说:我请你来就会百分之百相信你。导演对制片方说:没有商业支持的艺术顶多是个人的行为艺术。
发行方对电影院说:我们会给你们提供更多的优质影片。影院对发行方说:我们会为观众提供更合理的票价和更好的观赏体验。
版权方方对新媒体说:我愿意相信你们的广告分账模式,我们一起把产业链做起来。新媒体对版权方说:我也愿意为独家播放权支付更高的版权使用费,总有一天你们会知道我们有多重要。
制片方对观众说:你们即便不进电影院看正版,我们也会想办法让你们在网络上更方便、更便宜地看到正版。观众对制片方说:只要片子好,票价不太离谱,我们还是愿意去电影院看大银幕。
有了这样的对话基础,我相信中国电影在未来一定“不差钱”。
说到最后一点,顺便披露一个小秘密。在北京朝阳公园的西北侧有一个蓝色港湾购物中心,我曾经专门写博批评过这个购物中心的定位。但是它里面有一家电影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却相当靠谱。那里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什么时候去看都没几个观众,感觉近乎个人的专场。
虽然纯粹就观影体验而言我喜欢这种感觉,但我也知道,如果它一直都是这样,那么我的这种体验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还是把这个秘密写出来,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这家以及所有类似的影院。
这将是我们作为普通观众能为中国电影市场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如果我们这些消费者是上帝,就让上帝来怀抱并照看一下中国电影这个柔弱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