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在责任践行中品味快乐



  ———专访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筠

 

  贾晶晶/文

    若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在经济危机的阴霾尚未远去的今天,一家美国公司里依然每天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同样很难想象,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饮料王国里的一群人,却“固执”地始终对同一种饮料钟爱有加,没有丝毫“口感疲劳”。这是记者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切身感受。用李小筠的话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在饮料业界里,李小筠称得上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从最早加盟公司至今,她为可口可乐工作已经将近20年。这20年中,她已经由一名普通的传讯经理,发展到了今天的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而可口可乐也凭借成功的本土化策略,完成了由舶来饮品到本土饮料的变革,并牢牢地在中国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这一切,都与李小筠的不懈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让她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她在这20年中所担任的各种职务,都和社会责任相关。这就使她在处理任何事务的时候,都会从爱和责任的角度出发,不仅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更会因此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温情,这种温情始终滋养着她身边的每一位员工。

  “在可口可乐公司,上班是一种快乐。因为在这里你绝对感受不到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等级观念,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大家都是平等的。就像我们对待被资助的孩子们,都是一视同仁地对待,从没有把他们当成外人。”和李小筠聊起可口可乐公司,话题总会不自觉地转到公司的公益事业上。她对此的解释是,一个公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它所在的社区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社区很差不能继续发展的话,公司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公益事业被看做可口可乐的发展战略之一,是不容忽视的。

 可口可乐:在责任践行中品味快乐

  因为爱可口可乐,所以更加爱公司所在的社区;因为能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给社区提供帮助,使之更加美好,可口可乐员工们又感到十分快乐。李小筠说,“参与公益活动是员工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这在可口可乐全国35个装瓶厂里都是一样的。”

  “一点小小的贡献就能影响孩子一生”

  《中国企业报》:自从来到中国,可口可乐公司始终是希望工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请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在希望工程方面都做了哪些事情?

  李小筠:我们从1993年开始,就和青基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做希望工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就是建立希望小学。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59所希望小学,让2—3万的学生在非常好、非常干净的环境中学习。

  我们还设有希望之星奖学金,是2002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创立的。每年都会有几百名初、高中和大学生获得这个奖学金。至今已有近3000名学生接受奖学金的资助。这个奖学金对于大学生同样很重要,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个奖学金的话,很多年轻有为的学生就没有办法继续在大学学习,可口可乐的奖学金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另外,在每年夏季都会对希望小学老师进行1个月时间的专业培训,来提升他们的技能。在过去几年中,已有1000多个希望小学的老师参加了培训,让他们将学到的新知识带回去和更多的老师分享。

  我们还设有一些项目,帮助希望小学的孩子改善学校的一些配套设施和卫生条件。此外,我们经过调查,在小学生里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是特别好,我们就启动一个“健康之旅”的项目,连续多年来给他们供应豆奶,补充营养。

  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投入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在希望工程上。而且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投资了或者说给了钱就不再管了,而是要真正看到效果。可口可乐整个系统的员工,都投入大量的精力,不间断地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交流联系,比如邀请他们来工厂参观、城乡交流等等。此外,我们公司再承诺捐款8000万元人民币,通过青基会,在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重建受到破坏的学校,这将在今后的4年当中进行。

  《中国企业报》:据说你们在关注艾滋孤儿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李小筠:是的。艾滋病这个话题在2000年之前还是比较禁忌的,但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起来,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可口可乐是率先参加研讨会的。从2005年我们就对艾滋孤儿进行资助了,主要是针对云南地区的艾滋孤儿。因为云南地区艾滋病发病率比较高,也致使这个社区的艾滋孤儿比较多。我们跟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合作,做了几个项目,刚开始时,我们只资助云南某个地区的100多个艾滋孤儿,现在已经是1600多个了。这些艾滋孤儿来自云南不同的城市和乡镇。我们每年给他们资助生活费、医疗费、学费和心理辅导等等。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资助,并不是简单给钱。我们经过严密的调查,知道那些艾滋孤儿生存的环境是特别艰难的。于是就通过当地的妇联,每个月把钱送到这些孩子的家里,还根据他们的各自情况,安排一些心理辅导的讲座。我们对这些孩子的赞助起码是3年的,也就是说不能今年有明年就没有了,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所以需要持续地对他们进行支持。

  除了一些心理辅导之外,我们每年还会搞两次活动,组织这些艾滋孤儿去春游或者夏令营,丰富他们的生活。这些孩子们出来了,见到了别的孩子,整个面貌都不一样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正常的孩子,他们非常高兴。我们一点小小的贡献,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我们也觉得非常的安慰。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水、保护水

  《中国企业报》:对于一个饮料公司来讲,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也知道可口可乐在节水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请问你们都做过哪些尝试?

  李小筠: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要不断减少用水的比例。这也是我们公司在全球的一个指令。

  比如说,我们今年的销量增加了20%,理论上讲,应该用水量也会同样增加,但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是,销量增加了,用水的比例却下降了。这就证明我们节水是有成效的。我们在节水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努力。首先就是在任何可以节水的环节都严格做到节水。比如以前我们清洗瓶子用水来清洗,而现在我们换成了另外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比如用强力风吹的方法来清洁瓶子。

  另外,我们还要保证所有废水经过我们清理之后还能回到自然环境里边而不会污染环境,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中国企业报》:除公司内部各环节节水之外,你们是怎样把保护水的理念扩展到整个社区的?

  李小筠:我们总会在能力范围之内把水好好利用、好好保护,我们帮助社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比如,在自然界里我们致力于河流的保护。2006年,我们跟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了一份协议,用于河流治理。我们出资2000万美元,治理全球7个很大的河流流域,用来保护水资源。其中一条流域就是中国的长江。对长江的治理我们在2006年就启动了,我们在长江上游选择了岷江和嘉陵江,因为长江虽然很长,但是上游的治理是最重要的。我们跟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很多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进行保护流域的工作。同时,我们还教育附近农民进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比如做湿地观察、湿地保护等等。这是一个4—5年长的计划。

  此外,我们跟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水利部和商务部也有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在国内4个省份做安全饮用水的计划,让当地比较贫困的地区铺设水管以及做一些保护水源的计划,使得当地村民有安全饮用水。比如我们在宁夏建立了一些水窖,帮助几千个村民解决用水问题。

  还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是“留住一桶水”项目,教育小学生,让他们养成爱水、护水和惜水的习惯。这个活动是我们跟北京奥组委、北京环保基金会一起深入学校做的。现在在全国有80万的学生参与。这就使节水的概念,不止在小学生中间渗透,还会影响到他的家长及他周围的其他人保护水、节约水。算下来,80万学生参与,那么他的影响很可能是80万乘3、乘4等等,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所以我们把做这个项目的同事称为“waterangel”。

  公益和商业不能混为一谈

  《中国企业报》:你们在公益事业斥资巨大,却总是着力表现项目具体实施细节,为什么不去宣传捐款数字?这对提升企业美誉度更有帮助,毕竟很多人对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还是习惯用钱来衡量的。

  李小筠:可口可乐做公益,有一个特点,不像别人在拿公益的事情去做商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公益就是公益,商业就是商业,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我们的意愿就是为大众提供优质、多元化的饮料,让大家能够畅爽地饮用享受饮料。此外,我们还是希望大众能够了解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真正情况,一方面是我们绝对遵循本地各种各样的法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同时还会从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渠道,比如环保、教育、救灾以及人员的培养等方方面面做出贡献,实实在在做事情,这也是我们可口可乐的企业价值观。

  《中国企业报》:但社会可能会有偏见,你做事情的成果可能多少年之后才能呈现出来,但很可能因此受到误解,比如认为你们在作秀等等,你不觉得委屈吗?

  李小筠:(笑)确实有点委屈,不过这可能跟我们没有跟媒体、跟公众好好去沟通有关系。但我们做的一些事在现阶段肯定要承受一些委屈的,但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委屈就委屈吧。从90年代初到现在,我们进入中国已经30年了,可口可乐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纳税大户。我们期待今后的30年、之后的再30年等等,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同时,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好。

  其实不光是在中国,我们在全球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可口可乐在全球有200多个市场,在每个市场的社区,我们都在做社会公益,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整个企业的核心价值我们会连同我们的友好合作伙伴,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中国企业报》:你们每做一个公益项目,总要等到看到成效,其实捐了钱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给自己找这么多事情,让自己这么忙,是不是感觉很累?

  李小筠:实际上我们内心是感到很满足的,当你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想到有人身处于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的话,而你又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他们,我认为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是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核心价值。既然我们能帮助别人,那我就有系统地去做,有针对性的去做,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帮助他们,而且这个钱也是用得其所。

  每一次我们去希望小学回来、去看望孤儿回来等等,都是特别的兴奋,因为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出一份力,我们是很高兴的。

“我们与社会是共生的”

  《中国企业报》:今年年初,可口可乐上海宣布未来3年将在中国继续投资20亿美元,这一计划是否已经启动?你准备怎样使用这笔投资?

  李小筠:其实这个20亿美元已经启动了,使用在不同的方面,包括新厂的投建、市场的发展、产品的研发,分销渠道等建立、人员培训各个方面等等。现在可口可乐公司或者是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大概直接聘请了3万多员工,我们还要拜访大大小小的超过100万的客户,我们会及时发展这些渠道,在市场里投放设施,比如冰柜、工厂的建立,货车的购买以及产品研发等,这笔投资正在发挥着作用。

  《中国企业报》:在果汁领域有新的研发产品吗?

  李小筠:有的。最近我们刚刚在广州做了一个新产品发布,就是新的果汁产品。美之源果粒橙你喝过了吧?还不错吧?我们现在已经研发了4个口味,橙汁已经非常成功,我们又研发了西柚口味的美汁源美丽果、美汁源热带果粒等各种不同的果汁饮料。刚刚发布的饮料产品是美汁源白葡萄芦荟,口感非常好,很爽口,也有果肉。建议你尝一下(笑)。这些都是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我们不断地做调研,这样产品就会特别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更能加快我们的研发速度。你可以到我们上海总部参观,那儿有一个全球研发中心,那是一个超级的非常高水平的世界级研发中心,很多新产品都在那边(研发的)。

  《中国企业报》:好像正是应了一些媒体的猜测,不收购汇源,可口可乐也会凭借果汁占领市场?

  李小筠:其实在没有收购汇源之前,我们在果汁里面已经是NO.1的,我们也看到如果两个品牌加在一起的话,会有很好的互补的作用,但是当然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没有收购到汇源)也很遗憾,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的承诺,对中国的信心,和开发中国果汁市场的能力和承诺。所以现在就是说,中国的市场很宽广,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很多路可以走,那么我们就加强自己的品牌力量,研发和加强市场的投入,也是可以开出一片新天地来的。

  《中国企业报》:你怎样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李小筠: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做的。一个公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他所在的社区也同时应该保持可持续发展,如果它所在的社区不行了,情况很差,那么这个公司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所以每一个公司在他做业务的时候,要同时想,我的社区要可持续发展,我才能可以可持续发展。如果每一个企业公民,都是这样想的话,那么整个社区、整个社会,不是更美好吗?我们希望尽我们的力量,创造美好的生活。除了员工有美好生活,我们社区的每一个人员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最终的目的就是我们知道,我们和社会是共生的,社会不能持续发展,公司的业务肯定也不能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8451.html

更多阅读

可口可乐:将“卖萌”进行到底

     “高富帅”、“喵星人”、“文艺青年”、“小清新”等年轻人熟悉的网络流行语被签印在可口可乐的瓶身上,这样大胆有趣的创意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可口可乐新装,卖得一手好萌!  “天然呆”、“喵星人”、“文艺青年”、“吃货”

可口可乐:茶饮料的悲伤

     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饮料帝国、世界五百强中的翘楚、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中国茶饮料的发起者,却在本土化茶饮料的经营中屡战屡败。  “天与地”:领先一步死  由于全球碳酸饮品销售的不断下滑,1998年,基于对中国市场、传统

可口可乐:真的只靠品牌就行吗?

     如果有一个人,要和你玩一个简单的“我说你猜”游戏,然后给出这样的三句话:它和玛丽莲·梦露、猫王、李维斯牛仔裤一并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它是除了“OK”之外全球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它在被股神沃伦·巴菲特探究过后,获得的

可口可乐:卫道者的互动营销

     见到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互动营销总监陈慧菱时,恰逢京东与苏宁的电商大战,微博上各种猜测、分析、体验,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常,而可口可乐旗下的微博却依旧被趣图、名言和品牌企划占据,看上去寡淡很多。  “这是我们的品牌调性决

可口可乐:让消费者表达的社区策略

     2012年7月12日,可口可乐2012伦敦奥运中国加油主题曲《中国节拍·震动世界》在北京工体首发。这项由中国奥委会和可口可乐共同发起的活动历时3个多月,通过网络和各城市的地面活动征集到了近2亿个“加油节拍”, 在活动现场被融

声明:《可口可乐:在责任践行中品味快乐》为网友不羁放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