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制订更严格的监管制度
陷在全球金融危机下,金融界依然麻烦不断。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精心编织了20年的骗局,在一一被揭穿之后,500亿美元的黑洞掀翻了全球金融业。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风险管理教授谢世清看来,麦道夫事件充分说明了美国金融监管的不严。以美国对冲基金的监管为例,由于多种原因,美国国内对冲基金的监管体系本就脆弱,而某些对冲基金还涉及到国际监管,这方面的监管更是松懈。 国际知名投资人索罗斯建议: 美国(应该)重新审查整个金融体系,制定相应措施,阻止金融泡沫的形成。同时,投资银行应该背靠储蓄银行,贷款应该以和货币市场同样的方式受到监督。***********|www.aihuau.com|1 金融市场的过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监管当局未能实施适当的控制。一些新推出的金融工具和方法是基于错误的前提之下的。它们已证明自己无法持续,因此,应该中止。但是应当保留另外一些有助于分散或对冲风险的工具和方法。监管当局应该对近来的创新有更好的理解,对还没弄懂的业务就不应该批准。那种认为风险管理应完全由市场参与者自负的想法是不对的,监管当局应该管理系统性风险。为此,它们应获得充分的信息。市场参与者,包括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其他未受监管的实体必须提供此类信息,尽管这样做既费钱又麻烦。但与市场崩溃的代价相比,这点花费又算得了什么呢。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在格林斯潘和鲁宾执掌美国经济大权的时期,美国政府漠视金融风险特别是衍生品交易泡沫的案例并不少见。20世纪90年代末,时任美国CFTC主席的女律师布鲁克斯利8226;波恩提出,市场泡沫严重,需要进行严格监管。波恩在当时的一次国会听证中警告说,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市场和整体经济带来巨大威胁,而联邦监管机构却对此毫无察觉 ”。但她的警告遭到了当时执政的格林斯潘和财长鲁宾的坚决反对,两人联手迫使波恩最终在1999年辞职。 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以允许金融混合经营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1933年银行法》,正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行分业经营的限制性条件。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非在柜台交易的商品,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这两项法案为投机猖獗、金融衍生产品膨胀创造了条件。而普遍上市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在现代科技应用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金融机构出现了过度竞争和过度冒险的局面。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全球扩张的观念主导下,金融机构呈现出无限膨胀和多层虚拟的业务扩张态势。在监管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真空。过度竞争和过度冒险与疏于监管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围绕次贷和次债进行的各种衍生过程中,监管是严重失控的。首先,从源头次贷发放来看,一些金融机构为更多更快地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因为他们只要把次贷转卖给“两房”后自己就是安全的。围绕次贷和次债进行的一系列衍生过程中,每个环节掌握的信用评级和有关信息都只是一个碎片,以至于一些人、机构甚至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时,就把口袋里的钱交给了衣冠楚楚的金融精英们。被《纽约时报》为“新末日博士”的鲁里埃尔8226;鲁比尼在2008年5月陆家嘴论坛演讲时表示:过去我们强调很多市场要行业自律,要规范化,特别是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评级机构要进行相应的评级、正确的评级等等,但不幸的是从去年(2007年)的经验当中我们学到了一点,就是说虽然大家一直讲要行业自律,但是实际上没有自律,特别是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所以至少在这个行业自律是行不通的。我觉得我们经常会看到整个金融行业会处于两个极端,要么是过度的监管,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监管。我觉得在资产证券化之后,我们需要一种平衡。的确作为监管机构来说,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到底需要多少自律和监管之间的结合。资产证券化今后还要继续发展的话,我们要保证这些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规范,能够进行场外的交易,合理的正常的交易,避免出现过度的风险和提前赎回的大规模风险。 还有原来这种传统的价值风险估值模型似乎不适应新的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当中的流动性的风险。很显然目前现在有很多的金融机构在承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时候,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金来覆盖这些风险。这就需要金融机构重新调整自己内部的风险控制机构,重新来分析这些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不要过分依赖信用评级机构,因为同样这个机构也必须调整他们对于证券化产品的评级方式。总而言之,我们现在才发现,与原来的预算相比,现在金融行业的透明度远远不如我们相信得那么高,特别有很多场外的交易产品,一旦出现流动性的问题,就容易产生风险。所以产品怎么样定价、怎么样估值,的确一开始我们就应当好好的做深思熟虑。现在随着贝尔斯登崩溃以后,大家都意识到,不仅要注意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还有很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管理问题,因为他们也在授信当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风险管理是不是足够,这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也许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他们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同银行产生了趋同。所以如果要保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不能仅关注银行也要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希望这场危机至少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世界金融体系,特别是每个金融体系当中的缺点,可以让我们改进措施,从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埃里克8226;马斯金教授曾表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误。”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这样说道:
金融创新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充分理解所有的产品和交易,与此同时,我们的监管根本跟不上业界的脚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8年全球风险》报告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系统的种种危险。过去20多年,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从为刺激金融业发展而逐步放松金融监管,到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再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全球金融体系在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风险的传递。过去几年,美国金融业获得了极大发展。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金融机构在企业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这种局面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华主席胡祖六同样认为,正是美国的监管体系造成了如今的金融危机:美国的监管体系这些年来有很多的演变,很多的改进,但是也是非常不完善的,有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对房地产按揭贷款,特别是对这种信用等级很低的低收入阶层的贷款的次贷债监管非常松驰,这个导致这种不幸的金融灾难。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8226;索洛表示:我希望看到旨在使实体经济尽可能地免受金融创新影响的监管体系。这或许需要限制商业银行的行动自由。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席丹尼斯8226;斯诺尔表示::“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国际问题是如何监管金融市场,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抵抗金融体系的庞然大物。对冲基金几乎不受监管,也几乎不纳税。怎么会这样?”曾为央行副行长的吴晓灵认为:既要管住中央银行也要管住商业银行,然后放开所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开市场投资主体,给他们以自由的选择权,这样才能既控制泡沫,又能够搞活经济。2008年3月,美国时任财政部长亨利8226;保尔森提出一项大力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计划,建议美国政府强化市场监管力度,以恢复市场信心。在这项计划中,保尔森呼吁由统一联邦机构来监管大型投资银行与非银行的中小金融服务机构。保尔森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和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震动,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呈现四分五裂状态。美国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目前存在问题的实质是,一个过时的体制正吃力地跟随着市场发展的脚步。2009年,美国政府将根据新法案对信贷市场进行监管,防止雷曼事件重演。金融危机开始以来,美国的银行遭受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信贷紧缩使得欧美,日本的经济进入了衰退。失业率的猛增和房价的暴跌使得有毒资产增加并且导致银行不愿意轻易贷款。与白宫一样,国会正努力改革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就金融监管问题与国会议员和财经官员举行了会谈。在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表示,美国从当前金融危机中学到的经验就是20世纪的金融监管不适用于21世纪的市场。 奥巴马说,金融危机不是不可避免的。他指出:必须制订更严格的监管制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透明,金融高管不能违反公众的信任。金融市场的稳健需要透明的管理制度,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并最终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