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性相近——相信自己人是自然的创造物,但同时还具备可以自己雕刻自己人生轮廓的能力。人的某些性格和能力确实是先天造就的,但走过的人生道路,即使是亲兄弟也不会相同。自己的选择才是决定人生这场搏击胜负的关键。要多交成功的朋友,向优秀人物学习,尊重他,模仿他,但不要迷信他。他之所以比你成功,多数情况不是因为他比你更聪明,也不是因为他的“底子”比你更好,而是因为他比你有更好的思想和习惯。因此,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像那些成功者一样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学习和尊敬是必要的,而盲目崇拜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果有人比你差,并不见得他在本质上比你差多少,可能是他努力不够,条件不成熟所致。因此,轻视别人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www.aihuau.com|1社会宣传偏爱成功者“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们的本我其实很相近,是由于环境、习惯、努力的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感觉到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很大,差别很大呢?为什么人们总是愿意认为:有些人好像天生就是王侯将相,而另一些人好像注定了一辈子要平凡卑微呢?我们不否认名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确实是经过刻苦学习、持续奋斗,取得了在某一领域突出的成就,是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的。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信息传播、新闻媒介的宣扬,把许多名人抬得很高,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那些名人真的是天才,原本就了不起。其实,社会的信息传播总是向名人倾斜,经常是不太公平的。某人一旦出了名,顿时身价倍增,以至于大红大紫,更有“超级明星”、“巨星”、“天王”等夸张的头衔,于是便有了“追星族”、“粉丝”们的崇拜欢呼,鲜花的簇拥,也有了举着照相机、扛着摄影机的记者们的趋之若鹜。这如同旧社会小报的“捧角儿”一样,把演员爆炒得身价百倍、日进斗金。只不过当年信息并不如现在这样发达,于是,捧红一个人是要些时间的,也只能红及某一区域。现在的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媒体,已经可以真正使一个人一夜成名。春节晚会已经让太多的人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段明星的绯闻、一个年轻人的恶搞行为经互联网一炒作,于是全国皆知。一旦有了些许名气,他们的一言一行、公事私情、大事小事全部都成了报道的热点。仿佛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的第一声啼哭就蕴涵着天才的成分,奇迹的预兆。对于成功的歌星、政治家、企业家,这些人成功后,媒体便另眼看待,似乎这些人以前平凡的行为也是为了今天的伟大做准备。于是乎,各种传记相继而生,各种传奇事件雪片般飞来。相反,一位正在成功的人却被人们忽视,人们不会相信一位正在努力奋斗的人能够成功,直到他真的取得了成功。有句话非常恰当地反映了这种现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张大导演在校学习期间,一次看足球比赛,他站起来鼓掌,旁边人把他的椅子一抽,他一屁股坐到地上了,旁边的人都看他笑话,只见他一言不发地从地上爬起来,拉好椅子,坐好,继续看比赛,旁边五米远处一位教授竖起大拇指说:“此人日后必成大器!”——那是因为张大导演成功了,才有记者挖掘这样的消息,并报道出来。如果张大导演是个无名小辈,会有这样的报道出来吗?韩信受刘邦重用,然后成功了,才说他受“胯下之辱”是心存远大志向,如果韩信一事无成,人们会说:“怪不得他一辈子窝窝囊囊,他年轻时就没有斗志,受侮辱都不敢吱声。”这就是宣传,总是关注那些已经成功的人。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天才,那是炒作出来的。“性相近”,即使是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本质上也不比普通人优秀到哪里去,只不过,他们更努力,也更会创造机会而已。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后天的奋斗和努力多么重要。我们要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而没有必要羡慕他们的天赋。我们要尊重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士,但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成功,也可以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