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很多食品商贸公司不得不面对成本压力、销量下滑等问题,战略收缩成了很多商贸公司不得不做的事情。安徽君湖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张旗鼓开始了扩张的步伐,这种扩张并不简单是增加市场推广、促销等方式,而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进行。
安徽君湖超市总经理仇恒启介绍说,2008底年到2009年3月,君湖超市已经用资本并购的方式兼并了省内的两家商贸公司,一家是做食品的地区级经销商,代理着国内六七个二三线休闲食品品牌;另一个收购对象是某市糖酒公司下辖的70多家超市的网络。经过资产评估和网络定价以后,仇经理给前一个商贸公司开出了近1500万的价格,而给第二个收购对象开出了百余万的价格(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并购是一条捷径
阿龙(版主介绍完仇经理的案例后,开始引入话题):仇经理,您当时是怎么产生“资本并购”这个想法的?
仇经理(很质朴的面孔,说话有些腼腆):其实,这事跟金融风暴有点关系。首先,我觉得金融风暴对我们经销商来说并不完全是危机,它更是一个机遇,大家都在收缩调整,这时候如果你能够逆势增加市场开发投入,甚至扩张,那么相比平时来说,成本要更低,效果也会更明显。
“资本并购”就是我们公司在这种思路下的一个大动作。原来也没敢这么想过,觉得并购一个商贸公司的难度太大,内部需要整合的东西太多,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一个认识的朋友介绍说有一个商贸公司最近资金链出现断裂,想卖掉。我当时就动了心思。我觉得,并购应该算是商贸公司发展的一个捷径,就像联想、中石油等企业的并购行为一样,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没必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去自力更生,有时候就需要这种简单的资本并购,融合对方的优势和市场,从而让自己收益。
阿龙:并购的过程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
仇经理(想了想,很平静的表情):障碍倒没遇上什么,应该说还是挺顺利的。朋友说这个公司在卖之前运营比较正常的,渠道稳定、财务上也没什么大问题,于是我们就谈了谈。通过资产评估以后,最终用一千多万的价格买了下来。正好我们公司在开发当地市场,收购该商贸公司以后,下游渠道和网络直接拿来就能用,省了很大的劲儿。另外,该商贸公司代理的几个品牌我们也顺便接了,都是不错的品牌。
阿龙:仇经理,您当时是如何给对方定价的?尤其是渠道、网络这样的软件系统。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估价标准。
仇经理(点头表示认同):对,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标准。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估价是以对方商贸公司的硬件设备为基础的,比如办公设备、车辆、存货等。而网络和渠道,我们只能凭感觉来协商,比如为了评估对方的网络,我们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去拜访他的客户,近的就跑一趟,远的电话,通过交流来考察对方渠道的稳定性和合作状况,顺便盘点终端帐务。这个工作耗费了很长时间,另外在品牌接管方面,我们进行了多方调查,看看厂商关系以及帐务是否明晰,经过反复考量后,我们认为这个公司在价值上属于较高的整体资源,于是开出了比较高的价钱。
并购有风险
胡经理(浙江某酒水饮料经销商,性格沉稳,言谈间颇为谨慎):我还没见过商贸公司有搞“资本并购”的,在食品行业,这样的行为有点早。毕竟并购公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过程,里面包括代理品牌的易主过程,渠道的接纳和融合,以及员工、财务等方面的交接……稍有不慎,就会带来风险。比如卖主代理的产品接不接?怎么接?卖主的网络如何定价?这些网络是否符合自己的渠道体系、能不能带来必要的价值?硬件其实还好说,关键是这些软件,一旦融合不好损失更大,反倒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去做市场来得实在。
老张(河南乳品经销商,一贯的爱激动):现在做什么没风险?这当口,就算你什么也不做也躲不开风险。早几年的时候,平稳一点发展还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看看,发展慢一点都等于是落后了,再过几年,估计被淘汰的公司就是那些发展慢的公司。做生意都在追求发展,从来没听说哪个老板想让自己公司停步不前的,所以我觉得,风险不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件交易是否要做,首先要看这个交易对自己有多大价值,确定价值以后再考虑风险的问题。
胡经理(沉思片刻,接口道):我承认价值的大小是根本,也是并购的初衷。但是你要知道,价值的大小是需要后期融合后才能体现的,如果融合和使用不好,原本看起来价值再大的东西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尤其是软件这块,表现的非常明显。拿渠道来举例,这些网络原本是属于被收购公司的,你要拿来为自己所用,这时候就有一个“假相”的问题。
你考察发现,对方的客情关系做的好,很稳定,以为自己能占一个大便宜,但是这个客情关系是人家的,不是你的。每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不同,他维护客情的方法和你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种生硬嫁接不可避免会出现“排异现象”,能够顺利过渡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老张(拍了下桌子,大大咧咧的样子):你这样说的话,我还真觉得有点道理。商贸公司并购过程中,单纯冲着硬件设备去的不多,毕竟这个价值不大,一般情况下都更在意对方的软件系统,包括代理的产品、下游的渠道等。这其中,光代理权的转接就是个麻烦的事情,毕竟你这是半路经手,厂家对你是否认可,以及厂商之间合作的方式是怎样的,都需要重新去谈,而且也需要后期的磨合,一旦相处不愉快,厂家根本不会给你犯错的机会,就像半路夫妻一样,走到一起就是为了过日子,不会对矛盾和争吵宽容的,因为这不是谈恋爱(全场哄笑)。
金融风暴是不是收购的好时机?
阿龙:有人说,金融风暴的时候不应该做太多扩张的活动,大冷天不适宜外出。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收缩,有实力的商贸公司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加快扩张步伐,这样就可以为来年经济环境稳定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仇经理(脸上透着红光,情绪逐渐高涨起来):我同意阿龙的说法。刚才我也说过,我们决定用收购公司的方式来扩张,就是想赶金融风暴这个时候,因为经营环境的恶化,很多中小公司濒临破产边缘,买卖起来成本较低。另外,这时候倒闭的商贸公司大多因为资金链断裂,因此很多卖家手上都还有不错的资源和良好的渠道,最关键的是数量较多,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多。不夸张的说,现在这个时候你花500万能买个公司,到金融环境恢复了,至少得多花个两三百万。
胡经理(继续保持冷静、沉稳的口气):我还是刚才的想法,收购有风险,这个节骨眼收购,风险更大。因为我觉得,“现金流”是现阶段经销商最需要的掌握的东西,大家都说,这时候收购的成本低,好像在说,现在什么什么商品降价了,但是你要想清楚,这个商品是不是你迫切需要去买的,如果没有那么必要,它降不降价跟你有什么关系?专家都在提醒要谨慎对待消费,更何况你这个大宗消费。
另外,花大笔的钱去“并购其他公司”,也不是哪个商贸公司都能做的。如果手头上有几千万的资金可供使用,那你花个千儿八百万去买个公司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手头刚刚宽裕一点,那就省省吧。金融风暴虽然对食品行业没有太过猛烈的影响,但是各项成本都在上升,此外,商家的销量也在明显下滑,这说明,目前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很有可能我们的资金链还会更加紧张。换句话说,现在才是金融风暴的开始,一旦进入更严重的危机时刻,手头上多一百万都是救命的钱。
李经理(深圳休闲食品经销商,性格爽快、耿直):刚才老张说过一句话,“以后淘汰的企业,就是那些跑的慢的”,这话很有道理。在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不冒点风险就等于把自己推向末路,现金流重要,但是如果碰上好的时机,该出手就应该出手。否则,别人壮大,你还停留在原处,那来年淘汰的就是你。按我的性格,即使淘汰也不能被动的被踢出局,所以,我支持仇经理的想法。今年年初,我也收购了两个公司,因为对方着急出手,所以没花多少钱,现在,我正在逐步把这两个公司的融合到我们公司的体系中来,到明年,我想,并购的作用就能显现出来了。
并购涉及三方利益,需谨慎对待
杨经理(看见没人再抢着说话,他站了起来):要并购,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而且我认为,食品商贸公司以后必将走向资本并购的道路,就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各地商贸公司多如牛毛,规模也参差不齐,相信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到那时候,洗牌就不是单纯的竞争淘汰了,资本并购将占据很大的比重。由于食品行业资本并购的案例还不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那些有此打算的老板,首先要认真盘点卖方的财务状况和渠道状况,这两点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吸收和融合;其次,如果要接收对方代理的产品,一定要提前跟厂家做好沟通,谈好合作的条件,千万不能先斩后奏,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会,也很影响厂商合作。
莫经理(杭州某休闲食品经销商,语气温柔,声音甜美,刚一张口,茶馆便安静了下来):我们04年并购过一个公司。当时杭州本地有一家做卡夫饼干的商贸公司,因经营不善要盘出去。我对卡夫这个品牌很感兴趣,于是在和卖方沟通以后,第一时间找到卡夫办事处,谈了合作的事宜,并把收购的情况也跟他们说了。厂家的负责人很高兴,因为他们当时也在找接手人,介绍了我们公司情况后,负责人很满意,于是就把合作事宜敲定了,卖方公司负责的区域全部由我接手,另外,我把我们公司所在区域的代理权也一并争取了过来。
并购公司的时候,我们没有费太大的功夫,因为我只是想要这个品牌,所以只是核对了一下对方的财务,然后把公司的存货清点了一下,剩下的些硬件设备,对方老板都没跟我要钱,最后大概花了三百万。当时,卖方的办公位置挺不错,我干脆就继续租用,一直用的去年才离开。
杨经理(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说句题外的话啊,仇经理用百十来万的价格去买那70家连锁超市的网络,我觉得有点贵,毕竟这个网络自己也可以开拓的嘛。但是,如果要去把这些连锁店的经营权一块买下来,几百万又不够……
仇经理(笑着说):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公司的业务包括日化部、服装部、糖酒部、食品部,基本可以实现超市的垄断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