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夏季,正是啤酒消费的超旺季,而看到精心研制的保健啤酒却温温不火而百思不得其解,本人仔细研究得出一些浅薄观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保健啤酒是增加了我国传统的食材精华。它萃取了祛寒暖胃的生姜、补血益心脾的桂圆以及补气明目的枸杞,精心酿造,秉承了中国传统的文章来源:以食养元之道,借用食材的生热、驱寒、保肝、健胃、免疫调节等功效,融合现代专业酿造技术,让人在品味啤酒温暖醇厚口感的同时,更享受到与众不同的颐养新体验,为健康加码
啤酒作为舶来品在拥有几千年保健酒的国度里,勤劳创新的中国人们利用传统的保健原料对其进行产品创新,使其成为中国保健品种的一员,但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表现的并不理想,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国内起步较早,发展滞后
自舶来品啤酒进入中国之日,拥有几千年保健酒的中国人民已经对保健啤酒进行了研发,但由于产品和市场操作的不成熟,致使保健啤酒发展滞后,且区域发展不均衡。
2、 市场销量与国外啤酒相差较远: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保健型啤酒在国外市场已占35%,而国内相关产品却凤毛麟角,市场亟待“扩容”,保健啤酒市场潜力巨大。
3、 如今啤酒保健业呈现出了多样化、市场化、公益化,已充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
从啤酒酿造工艺划分,保健啤酒可分为低聚糖啤酒、真菌多糖啤酒、活性多糖啤酒、活性多肽啤酒、生物活性酶啤酒、微量元素啤酒、维生素和活性物质啤酒等;
从啤酒酿造材料划分,可分为姜汁啤酒、刺梨啤酒、沙棘啤酒、苹果啤酒、葡萄啤酒、杜仲啤酒、人参啤酒、灵芝牌酒、菊花啤酒、枸杞啤酒、红枣啤酒等;还有一种较大分法,保健可分成无糖啤酒、无醇啤酒、无菌啤酒等几个类型 。
但是行业发展的特点根源于啤酒企业对保健啤酒的认识和操作,作为具备快消品特点的啤酒在中国被很多企业一直当作季节性产品进行操作,尤其是中小型啤酒企业出现夏季啤酒销售,冬季关门打烊的特点,在保健啤酒的操作和认识方面中国的啤酒企业呈现如下特点:
1、 推出企业较多,着力运作较少:
纵观近几年保健啤酒发展,我国保健啤酒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不温不火的尴尬状态。我国中大型啤酒企业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功能性保健啤酒,但其所占企业产销比例都很小。 市场操作较好的企业有趵突泉的健升;内蒙古的金川。
2、 产品研发较多,市场接受较少:
保健啤酒的口味较多,但市场上接受较好的以苦瓜、玉米、姜味和冬季的复合型暖啤为主。
针对上述的特点,造成保健啤酒运作不成功的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传播概念空泛,曲解保健啤酒概念传播,损坏应有的形象
现在保健啤酒都喜欢把自己描绘成一专多能、包治百病的产品,但这犯了保健品功效不宜全面开花的大忌。保健啤酒显然就是啤酒,无论你怎么说产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并通过国家鉴定等等,但对于啤酒消费者来说,啤酒就是啤酒,喝啤酒夏季就是解渴,冬季就是解瘾,因此空泛地传播损坏了保健啤酒的形象,制约了其市场扩展 ;
2、 推广季节的本末倒置:
冬季是保健类产品的销售的最好季节,夏季喝啤酒就是解渴,冰爽,很多保健啤酒的厂商花大力气在夏季推广。而对冬季仅仅认为是白酒和其它饮品的天下,其实保健品尤其是快速保健类的快速,消费推广最好的季节就是冬季
3、 保健概念以啤酒为载体,阻隔了大量消费群,产品难于做大做强。
保健类产品厂家以保健为传播概念无疑是针对中老年,而与啤酒消费主力人群且消费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形成隔离,夏季很难做大。
在中国市场二元化的消费市场,人群消费观念的划分极为明显,中低收入人群他们冬天可选择饮用酒种类不多,由于保健酒、红酒及饮用黄酒其受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中国尤其是中部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中表现并不是很理想。但啤酒尤其是对啤酒加入身体有益成份又不失啤酒的风味的暖啤,将替代保健酒或其它饮品,逐渐成为中低收入人群酒类消费的第二选择。而中高收入人群冬天除消费白酒之外对红酒及品牌保健酒也有需求,尤其是在政商务招待中一般不会选择其它的酒类,可能会选择一些红酒,但不会选择啤酒。
因此本人认为要想实现冬季保健啤酒的成功一方面要研发出适合目标人群的保健啤酒另一方面在保健啤酒里增加年轻消费者关注的保健成分,传播上淡化保健的功效,传播概念类似于“云南白药牙膏”的思路“多一点好一点”方有很大的突破;
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能实现保健啤酒的操作成功,我想未来绝对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第二啤酒,但必须通过差异化的市场操作和品牌塑造来抢占红酒和饮用型黄酒的市场份额,并争取一部分低档白酒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