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刺激计划成效显著,于是人们开始憧憬于新一轮的波底反弹,但酒类企业远非乐观的时候。
即便没有这次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肆虐,长期高涨的酒类发展态势也将然进入一个拐点——消费者结构在时代的变迁中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结构的变化决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我们周遍国家地区(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消费结构观察,M型社会结构已经开始在大陆显露雏形。什么是M型社会?在国内经济形势总体迅猛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一大部分富裕阶层,这个社会结构如倒U型。但是,当金融危机引发的各行业空前步履艰难时,所谓的中产阶层财富缩水后沦落为中下阶层,因而在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中,中间这块突然下陷,跟“M”型一样,右边穷人变的越来越多,而左边富人也在变多,中间阶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社会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将赋予新的特征。而消费者的行为也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和两极分化。
那么对我们无论市场容量快速增长、还是产品价格一路攀升的酒类行业,M型社会结构的显性意义极为深刻。
大不一定好。大而全的酒类发展势头,在新形势下显现出颇为尴尬的境地。规模效益应该逐渐让位于建立相对优势效益,稳健的根据地市场远比大规模的“撒豆成兵”来得要合理。那些刻意定位年销售8亿、10亿为区域名酒的低线论调,误人不浅。中产阶层的快速沦陷,酒类消费品消费趋势更趋复杂化,小众营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大而全迟早要让位与小而精。
品牌的忠诚依赖将成为可能。中产阶层在酒类消费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被我们数落最多的莫过与:品牌忠诚度太低。但随着中产阶层的消失,本就对品牌忠诚依赖度高的富有阶层快速壮大,对塑造品牌的要求高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如何让这个群体接受并依赖某个酒类品牌,远非传媒广告、渠道运营这般简单。但品牌做的好,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是极有可能的。
渠道下沉已经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阶段。广阔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酒类产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机会点,中高端产品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多的让位于低端产品(质优价廉),如何制作5-25元的光瓶、简盒装酒已经开始触动诸多酒类生产企业的神经。也许对有些酒类企业来说,这个价位的产品根本就没涉足过,但顺应社会结构的需要,选择有时确实显得比努力更重要。
高端产品将趋向集中。换言之,不是你想做高端产品就能做的,强势高端品牌将进一步彰显王者魅力。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茅五剑泸郎”等高端产品销售势头在前段时间有所下降,但未来一到两年内,随着上述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高端产品将更加稳健和集中:迫使二线三线酒类企业产品回归中低价位。但我们不能说“茅五剑泸郎”等高端产品开始发力中低价位酒就是弱化高端产品份额,布局高端产品的垄断格局,多少是有理由和可能的。
酒业社会分工将受阻。当前就业问题带来的劳动力廉价,各路酒类生产企业借机壮大销售队伍,经销商扮演的运营角色将进一步弱化,那种生产制造、销售运营明确分工的酒业分工局面短期内难以形成。“物流商”的概念将逐渐强化。在酒类生产厂家拓展三四线农村市场之际,完全依靠经销商已经达不到要求,厂家销售队伍的协销模式将得以强化,更多经销商将逐渐转变为“物流商”:以厂家补贴配送费用,微薄加价获得生存的具备物流配送能力的新型经销商。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M型社会里,对未来的信心指数的适度悲观,消费者行为将日趋理性,这也我们酒类企业不能不重视的一个环节。如何抛弃浮华奢华的运营路线,让一切手法回归质朴,让喧嚣躁动的终端渠道复归健康。如果我们固执的仍然把过度包装、开瓶费、终端买店费、高昂的推广成本等等费用强加在农村消费者头上,在我们酒业“拨乱反正”建立规范秩序的大势中,必然遭受道义的考问,坚守行业的道德标准当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