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在去杠杆化方面应该向华尔街学一学
有时候,改变坏习惯的过程就像濒死体验。想象一下吧:你有位朋友突发冠心病后是如何戒烟的?或者,一家银行在目睹了对手破产后,是如何减少对债务的依赖的?在华尔街,这种降低债务相对于股本的比率的做法,叫“去杠杆化”。老百姓也应该这样做。
但是,个人的去杠杆化与公司不同。大机构可以卖掉股份来还债,而大多数个人却很难这样做。他们手里最大的资产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住房。他们不愿卖房子,因为自己要住,而且在眼下的环境里,房子的价值可能低于按揭欠款余额。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还债的唯一办法是削减开支,用一个怪怪的老词来说,就是靠“节俭”。
要想知道自己离节俭有多远,诸位不妨看看那些“最伟大的一代人”过日子时是如何挥金如土的。“Facebook 一代”卖房购车的预付款真是少得出奇啊!他们对信用卡债务缠身简直是泰然自若。当下的危机,可能是回归节俭的最佳时机,因为欠债的名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坏过。
是债务把我们拖进了这场混乱。次级贷款放贷人成了人人喊打的罪魁祸首,虽然他们有时候会骗人,但大多数借贷者当初对自己有多大还债能力全都心知肚明。数以百万的人加入了这场贷款狂潮,如今到了我们自食其果的时候了。也许,美国文化就要发生转变了。
这是一个越来越为人重视的观点。“节俭工程”(Thrift Project)是由几个智库联合发起的研究项目,它最近推出了一份报告(“为了新的节俭:面对负债文化”)、一本书和一场巡回展览。弗吉尼亚州达顿商学院教授罗纳德·韦尔考克斯(Ronald T. Wilcox)写了一本书,名叫《节俭究竟怎么了:美国人为何不存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Whatever Happened to Thrifty?: Why Americans Don‘t Sav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它们都传递了一个同样的信息:美国人的负债瘾对国家来说是个坏消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节俭工程”的研究人员认为,我们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多数大银行对小储户的态度不再友好,甚至减少了在欠富裕社区里的营业点。同时令人不安的是,各州彩票机构有效地吸引穷人把手中不多的现钱投到这项基本上只亏不赚的“投资”上。韦尔考克斯认为,我们可以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来吸引人们多储蓄─比如,通过改变 401(k)退休金计划中的违约选择条款,迫使雇员选择退出而不是参加该计划。根据这种观点,贝拉克·奥巴马提出的让老百姓参加 401(k)计划的建议,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但是,改变社会规范,靠的不仅仅是发表白皮书和抠字眼。那么,在当前社会中,可以利用那些力量使节俭大行其道呢?可能利用的力量似乎有这么几个。其中之一是环保运动:“节省、再利用、再循环”的宗旨便是省钱的良方,而浪费资源不仅是自我放纵行为,还因为损害地球而贻害大众。在好莱坞,丰田的“普锐斯”车变得远比“悍马”更为时尚。另一种力量可能是人们的退休焦虑:你如果不存下足够的钱为自己付将来所有的账单,就可能迫使你的儿女甚至我的儿女来为你埋单,这就太不仗义了。
无法肯定的是,光靠其中某种办法是否管用。着名的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前《财富》杂志员工)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一书中指出,诸如当前危机之类的东西是可以预测的;资本主义一方面靠的是辛勤劳动,另一方面靠崇尚享乐和自我放纵,促使人们去消费,其结果必然违背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
本人对于节俭还没有完全绝望,因为我仍然希望美国人最终会为了美好的明天现在就开始勤俭持家。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即便给经济增长造成暂时的不利影响,但我深信今后大家一定会过上更加快乐、清醒、平静乃至优裕得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