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尽管众多的营销模式纷纷扰扰、层出不穷,任何营销模式都不可回避资源的是配置问题。把资源配置在关键点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医药市场的特性化进行分析。以便在营销资源的配置上有所启示。
中国医药市场的“二元化”特性。以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总体上可将医药市场分为两个部分,即市场化部分和非市场化部分。
1. 市场化部分。市场化的特征就是通过价格机能使供需平衡。价格杠杆调节社会资源在行业的配置,实现优胜劣汰。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强调对最终消费者的品牌教育和需求发现。消费者对产品有最终的决策权。Otc市场和普药市场具备市场化的特征,这也就不难理解,众多的otc产品的市场操作模式和快消品及耐用品的手法类似。营销重心着力于最终消费者层面。
2. 非市场化部分。非市场化的特征也即价格不能够自然调节供求间的平衡。非市场化的因素在决定者供求间的关系。市场运作过程中强调资源在非市场化环节的投入,或者在封闭的渠道内投入。临床推广为主的产品市场即是此类非市场化的代表。这也能够顺利的解释:在全球医药企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却很少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线中。
在新医改的方案讨论中,有部分企业提出“新政”将扼杀市场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卫生部的相关人员的回应是“谁能提出更好的方案?”看起来让人颇为回味甚至有一些无奈和滑稽。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又有多少企业在操作非市场化品种时,资源投入到了市场化领域?
商业领域适者生存,新医改无疑更强调了政府在非市场化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替众多的消费者实现“消费议价” 的功能。只有快速调整在非市场环节的资源投入配置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