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家族掌控著印度的经济命脉,但保住权力并不轻松
印库玛8226;曼加拉姆8226;比拉(Kumar Mangalam Birla)28 岁时,继承了监管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家族企业王国的大权。他的曾祖父在殖民地时代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英国人垄断的黄麻和食糖贸易中胜出,并积聚了巨额财富,他还曾为圣雄甘地领导的独立运动提供资金。库玛的父亲阿迪蒂亚8226;维克拉姆8226;比拉(Aditya Vikram Birla)利用对多家纺织厂投资的所得,成功地组建了一个经营范围遍及铝、水泥、人造纤维、棕榈油和碳黑的联合大企业。但是,当阿迪蒂亚因前列腺癌于 1995 年去世时,人们几乎不知道能指望他儿子做些什么。话语柔和、略显腼腆的库玛那时刚从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毕业,只有当过两年水泥行业中层经理的经历。
如今,十年过去了,库玛8226;比拉并没有辱没家族的声誉。通过重组、精简集团业务组合,实施更为严格的管理,他几乎把企业规模扩大了五倍。现在,他说话时依旧语调柔和,但只要他开口,所有人都会洗耳恭听。“作为一家联合大企业,我们感到很舒心,”他说,“经营记录确凿无误地表明,我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回报。”这是在位于孟买的公司总部,房间装修得很雅致,他说话时把椅子的两个前腿翘了起来,晃悠著身体。
对于像比拉这样历史悠久的印度家族王朝而言,“舒心”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难以得到的东西了。许可证管理制度(这是印度政客与官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纽带,它负责分配商业许可,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印度推行自由化改革后这种体系才结束)的终结,增加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家族王朝阻止其他企业参与竞争的难度。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削弱了通过家族网络融资的重要性。新技术往往青睐那些反应敏捷的小公司。外国跨国公司也已经兵临城下。
即便如此,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家族企业问题专家约翰8226;沃德(John Ward)认为,家族经营的联合大企业仍然是“印度经济的支柱”,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家族企业集团的下属公司在绝大多数工业领域发挥著先锋作用,其中包括石化行业(安巴尼家族)、钢铁业(塔塔家族)、汽车制造业(塔塔家族、马欣德拉家族、比拉家族)、电信行业(塔塔家族、安巴尼家族)以及消费品行业(戈德雷吉家族)。即便是在该国相对年轻的软件行业,家族企业旗下的公司也居于业界领先地位 [TCS 是塔塔集团的一家子公司,而食用油家族后裔阿齐姆8226;普雷姆吉(Azim Premji)掌握著维普罗公司(Wipro)85% 的股权]。
家族王朝在印度根深蒂固,他们影响广泛,关系错综复杂。正因为如此,在孟买、德里经商,与在上海、深圳大不相同。在中国,显赫的企业家族不是逃离海外,就是受到了红卫兵的迫害。如今这些家族纷纷回国投资,但被任命管理大型国有企业的党政官员反应迟钝,他们和私营行业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一样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他们刚刚接触到财富,对中国以外的情况缺乏了解。
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庞大的家族牢牢控制著国内的资产,同时他们把孩子送往剑桥、哈佛或麻省理工学院等海外名校求学。印度商界巨头的子嗣们可以像使用印地语或马拉地语一样熟练使用英语,而且精通现代管理语言,他们无论是在德里还是在达沃斯,都表现得从容不迫。阿南德8226;马欣德拉(Anand Mahindra)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哈佛大学取得了艺术和摄影专业学士学位,随后留在那里深造,获得了 MBA 学位,现在他掌管著印度最大的农用设备制造企业。在位于孟买马拉巴尔山的宅邸里,马欣德拉有一间装饰典雅的画室,他在那儿一边品尝葡萄酒和烤肉串,一边赞赏休斯敦公司推销队伍的奉献精神,还开玩笑说,妻子阿努(Anu)很能喝龙舌兰酒。印度最大的纸浆和造纸公司老板高塔姆8226;撒帕尔(Gautam Thapar)是另外一位代表人物,他能够同样轻松地谈论在世界各地经商的情况─他在美国卖纸制品,在比利时刚刚收购了价值 4,200 万美元的变压器厂,把班加罗尔出产的甘椒塞入从西班牙进口的橄榄后出口到俄罗斯。
中国国有企业设法在全球市场寻找立足之地的时候,印度的家族公司正无声无息地在海外寻找利用自己的财富并发挥商业头脑的机遇。撒帕尔在比利时的变压器厂是印度企业集团一系列国际收购行动的战利品之一,此外还包括塔塔以 3.5 亿美元收购的英国泰特莱茶叶公司(Tetley Tea),以及 Bharat Forge 公司以 5,500 万美元从瑞典收购的欧洲最大前轴生产商 Impatra Kilstra。戈德雷吉集团(Godrej Group)董事长阿迪8226;戈德雷吉(Adi Godrej)说,“我由衷地希望印度企业的对外投资额能超过印度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他的家族以生产保险箱和肥皂起家,现在公司的产品从航空零部件到染发剂应有尽有。
然而,对许多家族而言,最严峻的挑战实际上来自内部。印度的商业媒体每天都刊登有关家族恩怨的报道。其中最轰动的一则传奇故事刚在今年落幕,它发生在印度最大的私营企业─价值 230 亿美元的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2002 年,公司创始人迪鲁布哈伊8226;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去世,他的两个儿子慕克什(Mukesh)和阿尼尔(Anil)为争权夺利反目成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派头十足的阿尼尔长期担任国会议员,娶了宝莱坞的一位明星为妻,他指控头脑精明、行事诡秘的兄长操纵股票并有欺诈行为。安巴尼家族的争斗之所以引人关注,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这次斗争让印度 3% 的 GDP 陷于悬而未决的状态。2005 年 8 月,兄弟二人(他们均拒绝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宣布了一项调解方案,慕克什接管家族的旗舰业务,即包括石油和石化业务在内的信实工业公司,阿尼尔负责能源、金融和移动通信等新业务。他们的母亲戈吉拉本(Kokilaben)在丈夫生前很少插手家族生意,此次却是她促成了问题的和平解决,而且据报道她仍是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然,把家族恩怨牵扯进董事会的事情并非只发生在印度。鲁珀特8226;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长子拉克兰(Lachlan)最近从新闻集团(News Corp.)辞职就是一个例子。西北大学的沃德认为,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家庭本身作用的看法不断改变,加剧了家族企业固有的紧张关系。管理大权是否只能传给长子?女儿能否参与公司事务?家族力量是否应该退居幕后以支持职业经理人?沃德看到,印度的商业家族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忍受著“巨大的压力和沮丧情绪”。
在联合酿酒集团(United Breweries),人们相信 27 岁就从父亲手中继承家族生意的维贾伊8226;马尔雅(Vijay Mallya)理所当然会把事业传给 18 岁的儿子悉达多(Sidhartha)。但是,在印度其他许多家族王朝中,权力的交接则复杂得多。今年年初,印度第二大私营联合大企业塔塔集团推迟了为拉坦8226;塔塔(Ratan Tata)寻找接班人的事宜。拉坦没有直系后裔,公司投票决定延长他的任期,让他以非执行董事长的身份工作到 75 岁,即 2012 年。在维普罗公司,从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高薪聘请来的明星首席执行官维韦克8226;保罗(Vivek Paul)2005 年年初的辞职,激起了千层浪。人们怀疑 59 岁的普雷姆吉可能不愿意放弃管理大权,而且希望从以下两个儿子当中挑选接班人: 28 岁,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的拉希德(Rashid); 在普雷姆吉家族慈善基金会工作的塔里克(Tariq)。
已经执掌权杖的家族成员必须努力扭转公众的看法。在人们看来,他们不过是现代社会的王公贵族,他们能够有权有势,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而不是能力。“如果我说自己能成为总经理与我的姓氏毫无瓜葛,那我肯定是个傻瓜,”阿南德 马欣德拉在上任数月后的一次采访中说,“姓氏让我得到了这份工作。但是,从现在起,公司经营得好坏,将决定我是否能保住这份工作。”八年过去了,他仍然坐在这个位子上,公司的股东也更加富有。
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家族企业的发家史,与这个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密不可分。库玛8226;比拉的曾祖父之所以从商,一方面是渴望挣钱,另一方面则是决心打垮依靠不公平手段竞争的英国贸易卡特尔。贾姆赛特吉8226;塔塔(Jamsetji Tata)因为被禁止进入一家英国酒店,一怒之下在孟买修建了宏伟的泰姬陵皇宫酒店(Taj Mahal Palace)。但是,许多庞大的家族企业对国大党制定的限制他们发展的清规戒律感到非常不满。上世纪 70 年代,库玛的父亲在泰国大规模投资办厂,避开了英迪拉8226;甘地对资本的控制。当被问及是否与父亲一样对政府的过度管制感到失望时,库玛不置可否。“我是商人,不是政客。”但他承认,他正在向下游重新调整日用品业务,以便更接近顾客,同时避开政府当局的监管。如果印度其他大型企业家族能像这位管理著印度最古老家族企业的领导人一样不断进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的王朝将继续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