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集团(以下简称“瑞银”)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国际银行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先获得中国市场准入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现在的瑞银是中国市场唯一一家具备了商业银行、证券、基金管理等多个金融业务平台的跨国金融机构。
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摄影:CMC)自 2008 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包括瑞银在内的众多西方金融机构受到很大冲击。相对于其他市场,瑞银在中国的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其中,投行业务更是有十分优秀的表现。根据金融数据研究机构 Dealogic 的 2008 年统计数据,去年全年瑞银在中国区投行业务收入、核心投行业务收入、权益与权益连结证券业务收入、权益证券业务收入、收购兼并业务收入等多项国际业务(即为中国企业提供海外投资服务)收入排行榜上位列第一。
随中国经济的活跃,瑞银在中国的业务拓展还在持续加速。最近,就瑞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财富管理等问题,本刊编辑李全伟采访了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先生,以下是访谈摘录。
《财富》(中文版)问:截至 2008 年年底,瑞银三大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李一答:瑞银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近来中国经济非常活跃,个人财富积累速度也很快。强烈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包括瑞银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快速扩张。
瑞银是一家百年老店,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瑞银又是中国市场布局最全的跨国金融机构之一,这两方面是瑞银在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内因。具体到 2007、2008 年,瑞银在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比较快,尤其是 2007 年股票承销业务、2008 年债券业务发展较快,2009 年股权业务能加快跟上来。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发展速度相对慢一些,因为任何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由于这个概念在中国刚刚兴起,人们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过程。
问:由于中国国内是分业经营,瑞银的三大业务相对比较独立。请问哪些业务是你们重点的发展对象?
答: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这三大业务有很强的联动性,服务的客户群是交叉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的速度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是我们刻意所为,而是当地社会的需求状况和服务形态决定的。这三大业务轻重都一样,只是发展程度不同。
问:瑞银总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答: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这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的共识。瑞银总部众多高管对中国很有感情,喜欢中国。我曾听一位高管说过,中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和绵绵不断的文化。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希望瑞银能参与其中,更好地服务于这个市场。
问:2009 年,你们在中国有什么新举措?
答:2009 年,我们希望保持比较好的节奏,更好地读懂市场,均衡、稳健地发展各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比较成熟,要持续发展;财富管理先打实基础,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积极吸引高素质的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也趋于成熟,继续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积极创造新的投资品种及模式。
问:未来两三年,瑞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这段时间,将是中国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因为从全球政治、经济布局上看,中国都将扮演重要角色。至于结果到底如何,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格局,主要要看这两三年的发展。
这段时期对瑞银也很关键。作为中国区的主席及总裁,我要把握好未来社会需求,调整好发展方向,制定未来战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前面提到的财富管理是一个大趋势,但要明确主打产品。投资银行业务要考虑未来业务的方面,可以预期的是将来企业间兼并收购会大量出现,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债券市场今后一定会有大发展。常规而言,债券市场的规模要大于股票市场,中国现在还没达到平衡状态。那么,负责债券市场的团队就要配备力量,以备将来所需。 问:什么是你们在中国的最重要任务?
答: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合理配置人才队伍,这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员工很重要,因为人是文化和战略的载体,也是战略行动的实施者。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团队,所有的战略都不能实现。
问:如何做到人才队伍的合理搭配?
答:要加组合,广泛吸引优秀人才。金融行业的人才并不只限于本专业的人士,越是有多种经历的人越能成为领军人物。我对瑞银中国团队的人才发展状况感到满意,也希望员工素质继续提升。
问:你们如何看待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
答:各自的风格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这也很正常。从某种意义上看,社会一定是竞争关系,各有各的风格,本土金融机构对本土的解读能力、执行能力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反应也会快一些,外资机构经验比较丰富,但对政策、对市场的理解会有一个过程。大家都是社会发展的良性助力。
问:你认为很多在华外国投资者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答:主要是对文化、政策、市场等方面的深度理解,最重要的是文化挑战。文化的理解是最难的。其次是合理的人才队伍。当然其他挑战也有,但这两项最重要。第一个挑战决定了公司战略,第二个挑战决定了执行。
问:你前面提到财富管理业务将会有很大发展,我们的读者也很关心财富管理。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在开展这项业务,跟它们相比,瑞银的财富管理有什么不同?
答:瑞银已有 140 多年历史,尤其在财富管理方面经验丰富,这些优势都将在中国市场延续。具体而言,瑞银的战略平台完备,可以提供不同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瑞银的团队优势也很明显,他们既在西方受过良好教育,又在中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一方面熟知财富管理业务,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客户需求,研读政策、市场的能力比较强,会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问:现在中国的财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认为何时才能成熟?
答: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国人也快速致富。他们的特点是比较年轻,致富速度快,这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加工及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与中国新富阶层的“快钱”不同,西方财富人士一般是“老钱”,多是从事自己的本业长期致富的结果。他们在做财富管理时,更多考虑的是孩子继承、税务安排、遗产安排等问题,进行财富管理的目的是让这些“老钱”保全、增值,怎么使它未来在税务、遗产方面合理化,怎么规避未知的金融风险。
目前,中国新富阶层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就不一样,主要是要求财富不断地快速保值增值。但是,中国人家庭观念比较强,很重视下一代,早晚会改变财富管理的观念。从这个角度说,随中国人财富的沉淀,财富管理市场方兴未艾、大有前途。虽然中国人的财富管理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的团队不能被动等待,要很积极主动介入这个市场。另外,财富管理的成熟也需要品种“元素”的成熟,加上投资市场相关法律的健全,人们形成“生活价值”理念,以及社会持续稳定和繁荣。
我是如何管理的?
在世界 500 强中国区总裁中,很少人有李一那样的丰富经历。从服役于陕西职业足球俱乐部开始,到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美国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中还担任过全国学联副主席及北京市学联副秘书长。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他先在美国华尔街的花旗集团等公司就职,后又在国内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直到 2005 年 6 月担任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如此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李一体会到,做好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区总裁,要有很强的研读能力,要承担“桥”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中国内地跟国外基本上是隔断的。跨国公司到中国后,中国跟外界并不是自然拢合,还有较大的隔阂,此时需要一座桥来沟通。李一说,中国区总裁的作用相当于在两岸搭设的一座桥。“以我自己的经历看,在机关、工业企业、金融企业工作过,在美资、中资、欧资企业都工作过,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中国区总裁不仅仅是简单到中国拿项目,抓营销,而是充分发挥‘桥’的作用。我一方面要研讨瑞银集团的老板在想什么,另一方面要明白中国团队在干什么,跟政府是什么关系,跟客户是什么关系,然后在这几方面建起联系,就是起到‘桥’的作用。既然是‘桥’,就要承载重力,抓牢两边地基。这座‘桥’设偏一些,就要走弯路、远路;脆弱一些,就可能坍塌。”
什么人适合担当这座“桥”?十年前,多是西方人士担任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华人尤其是大陆的经理人担任总裁。李一说,由中国本土人担任总裁的公司业务展开相对顺畅,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比较了解,对政府出台的政策包括出台时机、调整程度比较熟悉,对政策制定者、执行者、推动者的思路比较熟知,这种领导力尤其重要,特别是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而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区总裁,李一觉得首先个人基本素质要高。二是研读能力要强。要读懂自己的企业,包括总部的方方面面;要读懂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是什么;要读懂对手,要知已知彼;还要读懂当地的政策和市场。三是定位好自己。如果定位不好,总裁盲目冲锋在最前线,或者完全站在总部的立场,用总部的语言做中国的事情,都是错误的。
瑞银集团(UBS)
总部:瑞士
营业收入:1,172.061 亿美元(2007 年)
世界 500 强排名:第 31 位(2008 年)
瑞银总部位於瑞士苏黎世和巴塞尔,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及资产管理服务。瑞银在超过 50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雇用超过 75,000 名员工,其中美洲占 38%、瑞士占 34%、欧洲其他地区占 15%,而亚太区占 13%。集团股份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及东京证券交易所(TSE)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