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日子不好过,因为它们的无奈让人瞠目:移动、电信和联通互搏这么多年,今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竞争对手。最彻底的竞争是跨界竞争,你认为收费的主营业务,一个跨界的进来,免费,因为人家根本不靠这个赚钱,大家美滋滋的活了好多年,结果到最后不知道怎么死的。近期中国移动发文,痛诉微信必须收费,在哗然外界的同时,让人不可小觑跨界竞争的巨大能量。 祸起腾讯 微信横空出世 今天,我们不得不膜拜微信的发展速度。与腾讯的发展史一样,微信在骂声中飞快成长,然而,在覆盖用户达4亿,且活跃度极高的情况下,微信的野蛮生长让各界都略显不淡定。 发展至今,微信已经是超级入口。它是基础通讯工具,是浏览器,是新闻阅读器,是荷尔蒙社交工具,是语音提醒工具,而其国际扩张之路也大踏步展开了。 5月9日,诺基亚刚在印度发布了Asha品牌旗下第一款智能机Asha 501。20天后,腾讯就宣布微信已经可以在Asha系列智能手机上使用。Asha版微信支持对讲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互发语音信息,同时允许40位微信用户组群互聊。 微信盯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很紧。不管是廉价手机还是黑莓系统,只要是在这个市场流行的,微信都是中文软件里第一时间上架的那个。现在印度已是微信在中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对于运营商来说,此刻的心情可以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来形容,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半路忽然杀出个程咬金,让基本的通讯费用成为零。做了多年老大的中国移动、联通运营商,如何也搞不懂这其中的玄机。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催生了微信等一系列的社交通信类的软件,通过数据流量进行移动通信交互,因此完全“跨越”了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同时,微信开发的语音对讲功能,也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给运营商的盈利和维护带来巨大挑战。可以预见的是,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将渐渐被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的通信工具吞噬,而语音,也很有可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移动互联 数据流量制胜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解释微信到底是什么的时候,这样表示:“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而近期则公开表示“微信就是消息系统,它的核心就是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微信正在成为人与手机、人与云端、人与人之间的接口。这种系统里流转的人和信息,无疑打破了传统的通讯运营模式,基于数据流量的通讯软件将“免费”通讯成为一种可能。

而运营商在通信互联网时代,辛辛苦苦运营了十几年的移动通信网络,花掉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和上百万的优秀工程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被互联网企业的OTT无情地骑在头上,渐渐沦为管道,自然是压力巨大。而微信作为OTT(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的杰出代表,对运营商搭建的传统电信维护和收费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冲击。 而运营商的委屈恐怕远不仅仅如此,鉴于目前微信占用运营商资源过多,但却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时还有可能将把网络搞瘫痪。这是运营商对腾讯微信不满的直接原因。 以目前腾讯微信的用户数,及其背后的QQ等庞大用户数,其用户数从覆盖性方面未来将不亚于运营商。而未来的通信将是语音,视频,图片等可以同时交互协同进行的全渠道通信。收短信费、语音通话费等的终结时代将很快到来。中国移动201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利润几乎停止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以语音通话为主要增长点的盈利模式正在衰退,在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移动增长乏力。而微信是通信工具,但它不靠通信赚钱,因此它注定是运营商最大奶酪的终结者。 硝烟已起 运营商出路何在? 狼烟四起,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巨头被微信的“跨界”狠狠地玩弄了,如临大敌。运营多年的传统模式,在微信这个“外来和尚”的冲击下显得无比苍白和无力。 于是,运营商说了,要收费。但是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从目前运营商内部讨论来看,所谓收费无外乎3种方案:一是向用户收费;二是向OTT企业收费;三是采用分成的模式建立利益共同体。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切实可行的收费方式只有利润分成模式。 利润分成模式实际上已有先例。腾讯与中国移动在移动QQ上就是如此。分成模式实质上是向企业收费,但前提是互联网企业已有稳定客观的盈利模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腾讯多次表示,微信目前完全免费,也没有实现盈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分成模式似乎没有所谓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基于此,微信收费似乎遥遥无期。 眼看着微信和运营商频频出招,一招鲜式的传统运营模式已然透露出失败的端倪。一场战役的成败关键,不单纯依靠实力,更多的是战略和战术的巧妙结合运用,辅之一天时地利人和。微信在短短两年内斩获如此之多的用户数量,并且保持着相当高的活跃度,其产品和服务模式毕竟可圈可点。尽管微信团队宣称目前尚未盈利,也尚未探索出有效的运营模式,但是,从铺天盖地的微信公众账号以及各种微信营销案例,可以看到微信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以管窥豹,不可小觑。腾讯的“跨界”目前看似只威胁到了传统的通讯运营商,但是未来,谁又会是下一个遭此厄运的组织呢? 所以,在这个信息和技术变幻莫测的时代,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过来打劫。未来10年,是一个海盗嘉华年,各种横空而出的马云、马化腾会遍布各个领域,他们两个是开了个头而已,接下来的故事是数据重构商业,流量改写未来,旧思想渐渐消失,逐渐变成数据代码。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发展,一切都在经历一个推倒重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