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EMBA、出国留学等充电法,已经不入 CEO 法眼。顶级专业人士有的是,CEO 的价值在于整合人力资源,而不是亲力亲为,所以 CEO 最需要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文化和方法,需要的是视野和境界。很多人被知识所困,反而没有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托马斯8226;爱迪生曾面试 2,000 人,只留下 80 人,那些上过名牌大学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纷纷落选。
以禅为师
爱迪生曾经说过: “我自己只是一张唱片机或一个接收装置,从大千世界接收印象并把他们展示出来。”顶级 CEO 要从人的根本上进行修炼和提升,他们不要鱼,而要渔。禅讲“顿悟”,就是要质变,讲超越自我,正中 CEO 下怀。参禅,就是以静制动,没有哪位老师比造物主更高明。以禅为师,最有底气。
自唐以来,中日两国的著名商人就有自己的禅师。松下幸之助的禅师是加藤大观。松下说: “修禅的商人,无论社会发生什么变动,都会泰然自若。”纳衣草鞋,青灯黄卷,或许正是代代无数高人的行和思的积累,才把禅积攒到最高境界。越懂禅的商人越成功。海航的陈峰白天入世,晚上出世,每日用小楷写《参禅随笔》,他的禅师是南怀瑾。说起来,还有比禅更好的电吗?
阎炎,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在美国读的博士。还在北大读书时就读禅,禅在他看来属于社会科学: “很少有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天天在充电。”有人需要不断去上课,只有在课堂上才学得进去,而阎炎不需要,做风投的他每天接触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考察团队,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随时充电。他不执一端,行如流水,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后天的特权: “我什么都不主张,我很随意。”禅变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早期开发电脑,一遇到问题就带领大家去静修,一群人躲进一个房间,和外界断绝关系,避开噪音。万籁寂静中,默默地沉思,听从遥远神秘的声音,接受富于创意的启示。年仅 24 岁的乔布斯以新颖别致的苹果电脑成为百万富翁,他没有大学文凭,可他的导师却胜过教授。乔布斯的禅师叫千野考宾,经常在茶室里招待乔布斯。有朋友评论胸有成竹的乔布斯: “和他谈话,就像从灭火的水龙头那里接水一样。”
对手是恩师
同行是冤家。但 2006 年在上海,东京建物的楠会长送王石一双双精致的筷子,每根筷子分成两截,用餐时需要拼接起来,使用完毕再分解。会长解释说,这是为了减少一次性筷子的浪费。从此,王石就把这双筷子带在身边。环保从身边开始,这一课,王石是学到了,它改变王石的不是知识结构,而是认知和行为模式。
陈海娟是以经管书知名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年轻社长。“与对手不仅仅是竞争,更重要的是合作和学习。”她说。“因为自信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那么,对手之所以能成为对手,同样也一定有过人之处。与其处心积虑相互防范,不如更多地考虑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充电。她向对手学策略。几家主要竞争对手新出版的图书产品,她几乎每本都要拿来看个清楚,仔细研究。对手的各种市场推广活动,她都尽可能去参加。有些“保密级”的活动,她还会找朋友,以媒体人士等身份“乔装改扮”去了解个究竟。从对手处学习形成的各种心得,她足足记录了两大本。她得意的说,这是她宝贵的财富。而从中发现的闪光点,也给了她不断创新的灵感。她认为,“向竞争对手学习”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积极诚恳的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能人做仆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向上学习惯了,我们忽视了还可以向下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耻下问是一种风流。为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他们有智慧。美国早期富豪奥格登 阿默发现: “长远地看,最成功的人恰恰是那些发号施令最少的人。”
北京天工盛世总经理陈鹏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 “CEO 最主要的是执行。是要识人和用人。要用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业绩,要以学习的姿态观察下属。”当年,陈总的下级公司有个销售经理很有作为,经常拿大单,公司里的人很钦佩他。一天,他正争取一个客户,要找陈总的秘书在一份文件上盖章。这位秘书很娇气,当时是午休时间,躺在办公室里不动,而那个经理级别高、贡献大,而且事情也比较急,但他没有生气,也没有直接找总经理,而是很有耐心地哄这位秘书,十分钟后,这位秘书终于给他盖了章。这位经理没有激化、扩大矛盾的做法,给陈总很大的触动。以后,陈总在处理一些外部冲突的时候,往往采用这位经理的做法,而且从那以后,像西方企业家的习惯一样,把自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与员工交流上。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或是处世谋略,或是专业技巧,或是创新灵感,下属的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给自己写下这样一个墓志铭: “这里长眠著一位知道如何将比自己聪明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人。”聘用比自己高明的人,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向自己的下属学习,换一种眼光看员工,也是优秀 CEO 的做派。美国连锁经营先驱潘尼说: “在我过而立之年后,才发现《圣经》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商业教科书,书中关於让你们之中的第一名成为你的仆人的说法,正是商业成功的基础。我认为,把《圣经》列入商学院课程,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要领导一流的人才,首先就应向他学习。否则,他就不服气,就跳槽,这不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对手吗?功高为何能盖主?就是因为部下在成长,而上司止步不前了。如果和属下一起成长,你长一寸,我长一尺,教学相长,水涨船高,何虑之有?陈鹏说: “把部下逼成了对手,不也是官逼民反吗?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不是口头的原则,而是每天的实践。”
主动寻师
很多 CEO 志向不凡。他们觉得,现实已没有什么可学,到历史中去充电倒颇有心得。比如,TCL 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最喜欢研读历史人物传记,尤其精于近代经济史。在近代风云历史人物当中,曾国藩对他最有启发: “我很佩服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态度。曾国藩非常好学,做事非常坚毅,也很有社会责任感。他能够凝聚一个团队,执行中又没有书生气,而是务实地操作。他能够把握如何把事情做成功的方法。”
但零点集团的董事长袁岳却不喜欢曾国藩: “我不喜欢权谋的东西。任何坏东西放在桌面上,就坏不到哪里去。任何好东西,放到桌子底下,就好不到哪里去。”袁岳主动去找老师。每年去做哈佛访问学者,在他看来,就是所有充电方式中附加值最高的一种。有很多充电机会摆在面前,“你要有所选择。你究竟要干什么?要有战略。”去那里的学者,都是从 500 个全球的企业家、政治家、媒体老总中选出来的,今年是 18 个中选一个。“参加这个会,以后到这些国家办事,都可以搞定。”他的很多同学在波兰、在乌克兰办事方便,因为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