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通信系统 《HOW时代》第1章(电报、电话、光缆——通信方式的演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040287309646.jpeg)
让我们先暂停回顾历史,来关注几个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的事件,在后面的篇幅中,我们将了解到这些事件所蕴涵的历史意义。19 世纪中期,美国人刚刚发明电报不久,一些头脑灵活的资本家为了一举发迹,试图利用这个新发明建立一个总长度达数千英里的铜缆网络,把商业发达的东海岸与当时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西部连接起来。由于缺乏妥善规划,这次投资活动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回报,电报传输能力严重过剩,而当时的市场规模太小,电报业的营业收入不足以抵消铺设线路所花费的投入。于是,发电报的价格迅速下跌,投资者也因此破产。但他们失败的投资活动却带来了电报业的爆炸式扩张。一时间,通过电报发送文本文件的价格跌到了前所未有的1 美分/ 字,发电报一下子成了既方便又实惠的通信方式,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正如《连线》(Wired) 杂志记者丹尼尔8226;克罗斯(Daniel Cross) 所叙述的那样:“记者们现在可以通过电报把内战战况的长篇报道发送回报社,因此促进了威廉8226;伦道夫8226;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和约瑟夫8226;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等人创造的庞大新闻帝国的诞生。同样,低廉的电报价格还刺激了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买卖和股票交易,连进行国际贸易也方便了许多。”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进步。半个世纪后,这个通信网络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的手里得到急剧扩张,在原有线路基础上加设了电话线路。当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前瞻性地和美国政府于1913 年达成了垄断经营特许协议,以此确保自己的利益。事实上,电话体系就是电报体系的加强版,它给商业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把历史快进到1994 年信息时代刚刚诞生的那一刻,技术进步再一次对社会行为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推动。机遇无处不在,然而我们无法清晰地分析和把握绝大多数机遇的前景。接踵而至的新发明、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使得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美梦一夜成真。跟以前数次技术革命时的情形一致,企业家们再次开始四处活动。某些人似乎忘了电报业最初的教训,又投入全副家当,在世界各地铺设光缆。与当年玛8226;贝尔(Ma Bell) 铺设的电报铜缆以及后来的电话线相比,光缆的传输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一组光缆线可以在数百公里内传输多达3 000 部电话之间的通话,而半径粗1 倍的一组电报铜缆却只够在5 公里内传输24 组对话。使用诸如波分复用(WDM,指在同一根光纤中同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波长信号通过不同光信道各自传输信息,称为光波分复用技术。——译者注) 之类的新兴技术后,光缆的传输能力还能再提高64 倍。科学家甚至预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缆传输能力将接近无限。光缆的架设再次面临着传输能力过剩的问题,新一代通信业投资者铺设线路的热情高涨得好像要把洗手间的水龙头加粗到导弹发射井那么大,而全球通信的实际需求却只能用掉理论传输能力的5% 。于是,通信价格再次暴跌,一大批怀着发财梦并投入巨资的公司也跟着倒闭,但这却把全人类带入了一个信息流动空前快捷、信息传播价格空前低廉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