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财富(中文版)与读者共同见证了全球商业世界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进步。我们经历了久拖不决的伊拉克战争、频繁发生的恐怖活动、猖獗一时的 SARS,以及美、加大范围停电和俄罗斯首富落马等戏剧性事件,也目睹了中国为不断融入全球经济进行的深入改革和开放。财富(中文版)编辑部回顾了 2003 年不平凡的历程,评选出全球最重要的年度商业新闻与读者分享。
1. 中国跻身全球汽车业四强
国汽车产销量突破 400 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其中,增长仍然主要来自于私人轿车需求的持续上扬。 目前,中国的轿车市场吸引了世界所有主要生产商的投资,除新疆、西藏等少数地区外,中国已有 23 个省市生产轿车,中外厂商在分享增长的同时,将开始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激烈竞争。
2. 全球股市复苏明显,中国市场波澜起伏
随著世界经济的回升,全球股市开始回暖。道琼斯、纳斯达克、伦敦金融时报、日经等重要指数自 2003 年年初以来持续攀升。其中,香港市场的 H 股指数风头最劲,12 月 1 日突破 4,000 点,较年初上涨近一倍,并创出六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内地市场继续下跌,深沪综指均在 11 月初创下四年新低,但不少人相信,长期高估的内地股市已显现出整体投资价值。
3. 美国经济强劲复苏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高达 9%,是 20 年来单季最大涨幅。不少人士相信这意味著美国经济基本脱离了衰退,走上了强劲复苏的轨道。高盛、贝尔斯登等机构纷纷看好第四季度和 2004 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数据显示,企业的非住房固定投资、设备和软件投资,以及税后利润的增长都超过两位数。占美国经济活动总量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实现增长 6.4%,大大高于前两个季度,住房开支更是飙升 22%。据最乐观的估计,美国经济 2003 年的增长率将有望超过 5%。
4. 中国整合粤港经济
六月,中国宣布《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旨在以香港为龙头,重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安排》包括准许法律、会计等专业公司投资大陆、对部分香港入口货物实施零关税、放宽内地赴港旅游签证限制等。随后,政府相继公布与澳门的“安排”以及香港银行试点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等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将大大有助于香港的复苏和转型,并增强珠江三角洲应对来自于长江三角洲的挑战。
5. 电子商务卷土重来
在全球经济尚未彻底走出低谷之时,电子商务似已奇迹般复苏,成为互联网产业亮点。权威报告显示,在发源地美国,电子商务带来的企业收入持续上升,已超过 3,000 亿美元,其中 B2C 市场超过 900 亿美元,有超过 25% 的美国人在网上购物。消费类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大增:亚马逊荣登《财富》美国 500 强排行榜,2003 年的收入直逼 50 亿美元大关;eBay 2003 年的盈利预计超过 4 亿美元,有望跻身美国最赚钱的 100 家公司之列。
6.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
进入 2003 年后,随著美国国内政治需求的升温,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从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到初裁中国彩电倾销,从中美农产品争端到压迫人民币升值,双边贸易摩擦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出现了经贸关系矛盾丛生 与政治关系不断改善的不协调。当然,双方政府都意识到各自无法承受决裂带来的经济和政治的损失,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开始积极应对。随著双边贸易的增长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日益突出,双方贸易大战在所难免,而农业问题也许将成为主战场。
7.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凸现
随著经济、消费的快速增长和国内供应的不足,中国的能源对海外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石油供应的保障。中东的战争,中、日、俄石油管道纠葛等国际石油市场和地缘政治诸多变数使得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凸现。美国加州电力危机以及煤炭供应短缺造成中国大范围的缺电等,也都将有助于新的国家能源战略出台。
8. SARS 对经济无实质性影响
一度肆虐的 SARS 疫情,最终证明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仅仅短期的,而且局限在少数产业和地区。大多数数据均表明,占中国经济 GDP 增长三分之二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表现依然强劲;服务业中的金融和房地产丝毫无损;而疫情甚至促进了传媒和电信业的增长,只有运输、旅游、零售 / 批发和餐饮受到不小打击。尽管在消费上有所损失,但国内的投资需求依然旺盛,而外商投资也将保持去年的水准。从地域上看,SARS 对香港这类小型开放、亟待 复苏的城市型经济的影响更大。
9. 中国整顿房地产市场
作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房地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有银行。然而,房地产投资 30% 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 GDP 的增长,泡沫明显,金融风险突现:全国新建房屋空置面积超过 1 亿平方米;在北京,每 5,000 位居民就拥有一家开发商;占用的资金成为各银行最大的不良资产。同时,土地供应、开发环节的法律缺失和违法操作,产生包括耕地流失、官员腐败、弱势群体得不到保护等诸多重大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信贷、开发区和别墅的土地供应、农民失地失业等方面实行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管理。
10. 中国政府振兴东北
“振兴东北”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希望这个老工业基地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西部之后的“经济第四极”。东北的重工业基础、自然资源、交通和教育水平均属中国一流,如能引入市场机制,成功改造国有重化工产业,与南方的轻加工业协调发展,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誉将更名副其实。东北的开发也为外商投资开辟了新的舞台,其中,日、韩投资者可能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