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育这个泊来品在中国大陆即将走过 13 年的历程,在经历了 90 年代末的狂热后,它正在逐渐恢复应有的理智
作者:周展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招收 MBA 的一批商学院,十几年来,无论是办学质量还是学校声誉一直稳步提高。然而,即使是这两所跻身国内最热门之列的商学院 [参见财富(中文版)2003 年8 月号封面报道 ],这几年 MBA 的报考人数也在大幅下降。2004 年清华的考生比 2003 年减少了 20%,只相当于 2002 年的一半;北大光华今年的录取比例约为 4:1,而 2000 年高达 10:1。事实上,资料显示,今年全国报考 MBA 学位的人数在 2002 年下降 11% 的基础上,比 2003 再度重挫超过 10%。
中国的 MBA 市场到底怎么啦?国内的工商管理人才真的供过于求吗? 为此,财富(中文版)走访了几家商学院和用人单位。前者提到最多的因素是分流的影响,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反思国内 MBA 教育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中国 MBA 教育的真实状况,这一点在财富(中文版)“2004 年度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近几年来,国家认可的 MBA 招生院校已扩大到 87 所,同时出现了 MPA、工程、教育硕士等多种教育形式,分流了报考人员;其次,国外的商学院开始大批进入中国,他们有的未经政府许可招收学员,但更多的是通过与国内学校合作,合法开办 EMBA 项目。由于不需要全国统一考试,吸引了不少 MBA 的生源。据了解,全国现有 EMBA 学员 4,000 人左右,而 MBA 学员不过一万多人。
虽然校方和用人单位都承认 MBA 和 EMBA 的需求都非常旺盛,根本谈不上“人才过剩”的问题,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总体质量平平,受到市场广泛认同的商学院屈指可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脱离快速发展轨道,进入“理性”时期,未必是件坏事。
“2004 年度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调查”涉及 3,500 位企业管理人员,他们都是财富(中文版)的读者,调查问卷涉及对MBA、EMBA 和高管短期课程的质量、费用、监管和期望等方面的内容。和去年一样,被调查者还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具市场价值的 MBA 院校。调查的反馈率为 19.2%,与去年相当。
与 2003 年度的调查相比,被访问者对国内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判断在 2004 年并没有改变。比如,近 70% 的人认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质量“一般”(2003 年的比例约为 80%),但几乎同样高比例的人依然倾向于在国内接受工商管理教育;近三分之二的人青睐中外合办的课程(2003 年约为 60%);被调查者选择课程的首要因素仍然是师资水平;去年进入最具市场价值排行榜的十家商学院今年依然榜上有名,只是位置 略有变化。当然,对于最后一点,在缺乏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接受调查者坦陈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所在院校的声誉”和“感觉”。
此外,在第一次调查中,有超过 60% 的接受访问者认为国内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管培训(而选择 MBA 和 EMBA 的人均低于 20%,2004 年度的相应比例为 13.4% 和 18.9%),本次调查特意增加了有关内容。结果显示,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中国经理人更喜欢操作性强的技能课程和“量体裁衣”的定制课程,而不是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众所周知,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历史不过十余年,但也出现了中欧国际工 商学院这样受到国际上认可的院校。事实上,业已进军大陆的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也屡屡获得过国际荣誉。在本期的封面故事中,这三家亚洲领先的学院的主管向财富(中文版)讲述了他们依照国际标准办学的心得。此外,我们还把目光对准了教学和管理均以华人教授为主、定位独树一帜的新锐──长江商学院。
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 MBA - 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