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忽悠外传》
Tom?李:“真的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消费者是怎么了?”
赵老师:“不要问别人,就问自己好了。你们也经常是这样做的。”
学员们把讲义翻到第43页──
价格越高,口感越好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兰热尔与同事们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消费者普遍感觉价格越高的同类商品质量越好,人们购买高价葡萄酒的愉悦感远远大于购买低价品,而且这与葡萄酒的质量口味无关。
兰热尔教授请20位测试者品尝葡萄样酒的同时,对其大脑活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此前受访者被告知他们品尝的是五种不同价位的赤霞珠,实际上只有三种价格不同,其中两种重复两次提供给测试者。
研究人员告诉测试者实际标价90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10美元,另一种实际定价5美元的葡萄酒价格为45美元。结果发现,测试者在品尝高价葡萄酒时大脑显示更多的兴奋、愉悦感(即使是两种实际完全一样的葡萄酒)。换句话说,葡萄酒价格影响了消费者的实际满意度。后来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一组测试,这次测试者在不知道酒价差异的情况下品尝,结果实际标价5美元的葡萄酒被认为质量最好。
……
研究人员芭芭?斋浦尔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通过促销能够影响人们的感知,现在发现大脑本身对价格非常敏感。销售人员也许应该重新考虑打折促销的方式了。”经过此项研究,专家们还建议葡萄酒销售人员通过宣传专家评级、业内人员评论、葡萄酒原产地、商店、品牌等信息来影响消费者的感官。
唐若水:“哎呀,真是这个道理。前几年,猪肉卖五六块钱一斤的时候,我家里很少买猪肉,觉得那是穷人吃的东西,没品味;现在猪肉涨到十多块一斤,我们反而经常买,鱼香肉丝、回锅肉这样的家常菜,家里人吃起来都觉得特别香。你说怪不怪?”
Tom?李:“这简直是意识决定存在了。难怪很多食品、软件都要在包装袋上,打上一个比实际零售价高出很多的建议零售价,就是为了让顾客吃起来、用起来爽一点。”
赵老师:“没想到价格这玩艺这么神奇吧?虽然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对消费的心理并不了解。这里面有学问呢,要不,要我们这些营销专家干什么?”
……
Tom?李:“现在有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
赵老师:“那也只是少数人、少数时候。千百年形成的观念,哪能一时半会就改变呢?咱们营销人,要争取在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普遍转变之前,充分地利用它,用好、用足。大家再看看路长全做的几个案例──”
案例1:曾经有一瓶8块钱的矿泉水,在即饮渠道花了很多力量销售,都卖不好。我分析完他的产品之后说,你这个产品不错,但是你定的价高不高,低不低,你干吗不把价格继续提高,卖它18块钱一瓶,在特殊渠道卖?这瓶水调整策略后,成了在机场、高级饭店等特殊渠道非常畅销的矿泉水,一年实现了10多亿元的销售。
案例2:一个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企业,为了获得销售规模的迅速增长,将产品价格降到3块钱一瓶,销售不升反降。企业老板急着来问我什么原因。我问他:“让你去补肾,你会相信3块钱一瓶的东西能补肾吗?”消费者会想,3块钱怎么能做出一瓶好药来呢?他对你的产品质量产生了怀疑,你的产品价格下调的幅度超过了他能接受的心理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