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集中供餐企业协会 港企为何集中易主?



 

内地企业对港企近期的一系列并购发生在金融、传媒、娱乐、消费等领域,这是内地市场消费升级的方向,或许也是香港新机遇之始 

文 | 本刊记者  蔡钰  杜亮 

5月30日下午,香港中环德辅道中45号永隆银行总部大楼21层会议室。 

窗外,瓢泼大雨连日不停。 

在签署了向招商银行(3968.HK,600036.SH)出让53.12%的永隆银行(0096.HK)股权的收购协议书之后,白发苍苍的老人伍步高终于得事歇息。作为创办永隆银行的伍氏家族的第二代长子,在售出股权之前,这位71岁高龄的董事长仍需亲自为永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的事项东奔西走。 

这并非香港富豪向内地企业出让旗下产业控股权的孤例。 

与百岁老人邵逸夫相比,伍步高算是香港富豪中的小字辈。前者的售股行动更为惹人注目。5月27日,市场爆出消息,广东地产大亨、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击败”国际资本巨头黑石与凯雷,将以个人名义,以不低于10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影业先驱邵逸夫通过邵氏兄弟(0080.HK)持有的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0511.HK) 26%的股权。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内地观众熟知的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华语商业传媒公司。 

尽管邵氏兄弟和TVB旋即发布公告否认达成收购协议的传闻,但由于邵逸夫的儿子明确表示不会继承父业,香港电视广播终将易主近年来被市场视为当然。2006年,曾有消息称中央电视台有意接盘邵氏所持TVB股权。 

5月28日,名不见经传的内地文化娱乐公司橙天娱乐董事长伍克波宣布,将进一步向嘉禾娱乐现行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建议,其一揽子收购计划动用的资金总额最高达5.3亿港元。早在2007年10月底,橙天娱乐就已经从香港嘉禾集团主席邹文怀家族手中购得嘉禾娱乐24.78%的相对控股权。 

创办于1970年的嘉禾被誉为华语电影传奇。而橙天娱乐2004年才呱呱坠地。 

一时间,香江资本故事主角中的“老富”变成了来自内地企业的“新贵”,放眼望去,内地资本力量所进军的香港产业横跨金融、传媒、娱乐、消费等诸多领域。镁光灯闪过之处,不少伴随着香港市场走过动荡、走过成长、走过繁荣与磨难,历经数十年风雨与传奇的家族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市场告别。 

这是自然法则,还是市场法则使然? 

豪门谢幕 

2007年10月,在首次将其家族持有的嘉禾控股权出让给橙天娱乐,与女儿一同退出董事会后,邹文怀,这位“嘉禾之父”公开表示,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由于年纪太大,无心恋战。“很多事自己亦有心无力,(不得已)将嘉禾交给其他后辈打理。伍克波旗下有二十多家公司,和我构思相似,甚至比我们优胜。” 

伍步高亦有同感。 

“银行业越来越难做。”2007年,永隆银行董事长伍步高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了倦意,并预告自己将卸任董事长一职。 

这家已经传世三代的银行是1933年由伍步高的父亲伍宜孙创办的,随后其弟伍宜加入一同经营。永隆银行创立伊始便带有浓烈的家族气息,从上世纪80年代在港上市至今,很大程度上仍以传统家族企业模式管理,除了正副董事长之外,伍姓成员还占了7席执行董事席位中的4席。不过,伍氏家族到了第三代“尚”字辈时,成员虽枝繁叶茂,但进入永隆的却寥寥可数。 

伍步高1985年继承家业,出任永隆第三任董事长。凭借悠久的历史与品牌价值,永隆银行在香港的35家分支机构拥有一批忠诚度很高的中小企业客户,他们多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有强大的业务网络。2004年1月,永隆银行成为首家获准在内地设立分行的香港银行。然而,受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的影响,作风偏保守的永隆银行去年净利润仍比2006年下降了15%,为13.7亿港元。 

自2005年创始人伍宜孙逝世后,伍家就开始筹划将永隆银行出售折现。 

“香港银行业增长速度远不如内地,永隆银行在香港也并不突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评价道。在香港, 汇丰、恒生银行和其它几家大银行占据着银行业的主导地位。 

邵氏兄弟也面临类似问题,尽管业绩良好,但邵逸夫年事已高,近年来已淡出公司日常管理,其子女也表明无意接手。邵逸夫有意出售邵氏兄弟和TVB股权的消息从2006年起就不断传出。 

家族企业该如何保持生命力?西方企业通行的模式有两种:在成功创业后全数卖出自己的股权,享受生活;或者保留股权,但把管理权交托给专业的管理人员。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集团近几个月的股权变化正折射出欧洲企业主的“豁达”心态:今年3月初,家乐福大股东哈雷家族宣布,允许成员自由转让其股份。4月下旬哈雷家族在董事会的表决权减半,家族不再作为一个整体持股。到5月13日,哈雷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员也正式退出集团监事会,让位给新晋大股东。 

一般来讲,家族企业都会乐于在家族内培养第二、三代接班人,更加崇尚家族观念的香港当然不会例外。然而并非所有家族后辈都像李泽钜一般,乐于子承父业并可胜任。比如,香港中建电讯集团主席麦绍棠拥有4家上市公司,家产超过10亿港元,但其子麦浚龙更乐意往娱乐圈发展。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曾对香港、日本、台湾及新加坡共500家上市企业在过去15年间的继承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香港的上市企业,在下一代继承后5年内,其股价平均回报为区内表现最差。上述研究还分析称,豪门第二代往往欠缺上一代丰富的业内人际关系,从而影响经营绩效。“亚洲家族企业在第一代创办人经营时最风光,第二代接棒后,业绩会渐失色,纵然盈利年年有增长,也落在竞争对手之后,这种价值破坏(value destruction)的现象与企业传承方法大有关系。”香港御峰理财董事总经理陈茂峰撰文分析说。 

 北京集中供餐企业协会 港企为何集中易主?

已有60年历史的创兴银行,目前董事长为香港廖氏家族的第二代长子廖烈文,已是78岁高龄,两位助手廖烈武和廖烈智也已经分别70岁和68岁,然而廖氏第三代多数拥有自己的事业,无意继续家族生意。这些老前辈同样为难以在第三代中挑出适合的接班者而苦恼。2006年,创兴银行把原先银行名字“廖创兴银行”中的廖姓去除,刻意淡化家族色彩。市场猜测,创兴银行也将是未来被收购港资银行的热点之一。目前香港有8家具有家族背景的银行,其中5家在港上市,它们几乎是最后一批香港“土生土长”的银行了。 

“香港银行业的并购新闻就如同流行服饰,时来时去,从未停止。”摩根大通在其研究报告中这么写道。只是现在,并购的主角越来越多地指向内地金融机构。 

永隆银行的控股权以2.91倍市净率、193亿港元的高价售出,极大地刺激了其它香港本土金融家族的神经。5月29日的《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人寿正在与永亨银行的大股东冯氏家族接触,探讨收购的可能性。而大新金融集团董事长王守业也透露,国外与内地机构对入股大新金融及大新银行表示了兴趣。“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并购持开放态度。”王守业说。 

“香港企业慢慢变得比较务实,不会认为只有卖给财富500强才有面子。”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对《中国企业家》说,受到内地强劲的消费与资本市场的影响,香江两岸的产业与资本都有向对岸扩张的冲动。“其实收购与被收购更多是商业的考虑,看谁能给出合适的条件。无非看两个因素,第一,内地企业现在有这样的资金实力了,可以给出足够的报价;第二,它拿了你的东西以后,可以反过来在内地市场帮你做起来,因为内地市场本身大,用你的品牌和经验,可以赚更多的钱。” 

后红筹时代的市场新贵 

如果说上述香港老一代富豪选择放弃穷尽一生、苦心经营的家族企业控制权,是出于世代更替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不约而同卖给内地新兴企业则反映了中国市场强大的消费养育能力。 

综观近一年多来内地企业收购香港本土公司案例(表见下页),不论是百丽收购美丽宝,招行收购永隆,还是橙天收购嘉禾,可以明显地看出,前者均为立足内地市场、品牌实力蒸蒸日上的公司,而后者则因多多少少在拓展内地市场方面失于后手,导致品牌影响力下降。 

以金融业为例,同为香港家族银行,东亚银行在内地已经拥有30多家分支机构。而永隆至今不过4家分支机构。囿于本地狭小市场的永隆,选择借势增长强劲的内地银行,显然是上选之策。全世界都看好的中国市场,与内地毗邻的香港没有理由拒绝。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港商在内地外商投资中的比例是68%,到了2004年就下降了一半。港资对于造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香港也顺势完成了制造业向内地的迁移。如今,当“中国市场”崛起的时候,金融、服务业无疑成为转移的主体。只不过,内地品牌企业或将成为这一转移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起收购的内地企业的角度看,香港虽然因为内地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崛起,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作为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窗口”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但其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资讯中心的地位仍有相当雄厚的基础。尤其是金融中心,对于内地企业魅力依旧。另外,香港兼具中西文化积淀,是内地企业实现全球化的最佳跳板。                        

自1984年中银与华润联手收购康力投资以来,香港本地上市公司逐渐占据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主体,绵延至今。归纳起来,红筹大国企一直是并购案的当然主角。 

英国人曾经是香港的“大股东”。1997年回归之前,国际上一片唱衰香港之声。1995年6月,《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香港已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断言回归之后,香港会失去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商界会抛弃香港。为了保持香港繁荣稳定,防止香港因外资流走造成经济萧条,中央回归之前就开始部署中资公司对香港企业的注资收购。曾经被香港人热捧的红筹概念即由此而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信集团以及中信泰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系列收购。香港人对红筹概念的热捧在1997年前后达到了高潮,随之被亚洲金融危机浇灭。 

红筹大国企的并购从一开始就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其目的多出于“买壳上市”这样的资本运作目的。 

1997年之后,大国企对香港本土企业的并购并未减弱。而随着国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清晰的企业战略也开始显现。典型的如2005年原中国网通收购香港同业电讯盈科20%的股权,2006年中国国航与国泰航空宣布交叉持股,中国移动收购星空传媒所持凤凰卫视19.9%的股权。此类并购中,都有双方市场互惠的安排。不过,因为大国企所涉购对象多属重要基础性产业,从政治上考量,此类并购多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 

从近一年多来的并购案则可以看出,内地市场化企业主导的控股性产业并购似乎正在成为新的趋势,而产业亦集中于金融、传媒、娱乐、消费等服务性领域。这是内地市场消费升级的方向,或许也是香港新机遇之始。 

内地企业并购港企的后红筹时代已悄然降临。 

下一个伍步高、邹文怀会是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2585.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市郊区主要花卉企业 北京市郊区旅游资源

北京市郊区主要花卉企业丰台区01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有限公司 品种: 牡丹、丁香、芍药、梅花等各季节花卉地址:丰台区南四环中路235号 联系人:崔泽培 电话:8750084002 北京市花乡盛芳园花卉种植基地 品种: 红掌、宝莲灯、竹芋等地址

你知道叶企荪这个人吗? 怎么知道这个人心眼好

(转载) 你知道叶企荪这个人吗?【柴静:而我却到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中国物理学之父,在“明朗的天空”下、乞讨流浪病死】一、悲剧时代铸就的悲剧人生!当年,举国欢庆解放,迎接大军进城,以为从此有了“明朗的天”了。谁知,这是水深火热的

北京雾霾天气对人的身体危害有多大?每5个肿瘤1个是肺癌

北京雾霾天气对人的身体危害有多大?每5个肿瘤1个是肺癌,本月是第16个“全球肺癌关注月”。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根据以往数据,在北京,每5个新发恶性肿瘤中就有1个是肺癌;且肺癌占据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的第2位。

苑国辉谈中小民企改革 中小民企如何推进技术进步?

过去年代,民企一时赚钱易,持续赚钱也不难;面对将来,民企一时赚钱不易,持续赚钱更难。因此,民企既要重视管理进步,更要重视技术进步,必须把这两个推动企业发展的轮子都搞好。民企过去这些年在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技术发明等方面都取得了

声明:《北京集中供餐企业协会 港企为何集中易主?》为网友專屬執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