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抄底华尔街不容易战略抄底华尔街是真枪实弹的战争,我们不仅缺乏教育,而且缺乏教训记得是在2001年硅谷的一次高科技创投年会上认识了金博士,从此通信不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相聚,畅谈有关中美战略层面的话题。
我几乎用了一整晚读《剑指华尔街:中国在行动》,欲罢不能。虽然我之前读过不少相关书籍,如《大国崛起》、《蓝海战略》、《货币战争》、《世界是平的》、《财富裂变》等,但直接深入可操作战略行动的书,还是第一次读到,因此给我的感觉十分新鲜和震撼。
本书推崇的是走向世界的“中国行动”,是华尔街硅谷一线战区传来的真实战况和实战思考,是一部微型的金融战略百科全书。写作风格于诗情画意中不失刚劲有力,经济故事于古今博引中不失精髓本质,解析世界于全盘考虑中不失重点突破,展望未来于高瞻远瞩中不失敦本务实。
在这次百年一遇的漩涡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种类别的峰会提出国家之间要携手同心,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但是要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纵观历史,自15世纪以来先后9个国家崛起衰落,让我们意识到国家之间或许共同的利益比共同的朋友更重要。这次会不会是美国的阴谋?华尔街能不能够将次贷危机转嫁到国外?美国新政府能否重新公正地评估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全球价值?一切都不确定。
现实的残酷却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是进是退、是攻是守成了当下管理层必须作出的刻不容缓的选择。中国现阶段推出的救市方案不仅可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更将改变中美经济关系和世界格局,“中国奇迹”在经历这场危机后,将变得更加坚实。
可是在这场危机中,我们到底有多少积累去面对挑战,又有多少能力去捕捉机会,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国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不可谓没有经历过磨难,但这次如果要激流勇进,战略抄底华尔街却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而非平时的演习,我们不仅缺乏教育,而且缺乏教训。
教训不胜枚举,据估计,中国对外投资项目有过半的收购价格过高,其中有不少已定义为失败,原因包括战略整合、价值完整、现金预期、整合成本、人力、环保以及技术规模等差距,但这一切又非一日之功力,所以我们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更需要各个层次的技术和文化沟通。当务之急我们要抄底的绝不仅仅是公司,还有人才,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本文作者为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前总裁)
《剑指华尔街:中国在行动》
[美]克里斯托夫·金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经济生活]
陈志武的“私塾”教案一对醉心于探宝游戏的父女,在人们熟悉的富豪名企中寻找成功的人格特质和商业模式文 | 熊晓鸽和志武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却是一见如故——记得是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讨会上,身处美国,乍闻乡音,由异域见老乡的亲切感而萌生的信任和坦诚,在几番你来我往且多半是在饭桌边进行的探讨和交流之后,迅速升华成一种相见恨晚的知交情谊。
于经商之道,我是半路出家,尽管在投资界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积攒了无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战经验,却经常觉得难以“以理服人”,让国外的同行透彻地理解风险投资界的“中国特色”,从而明了我们这群当初的“外行”何以曲径通幽,最终奇迹般地“猴子称大王”,在这片风险投资的“不毛之地”小有建树。志武是地道的学院派,却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美国那套经济学原理,诠释中国种种光怪陆离而又光芒璀璨的经济现象,从一堆乱麻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抽出其理论依据,也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常常笑着感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
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来自经济学界的不同的声音。然而,《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不是一本研究高深莫测的金融数理模型的鸿篇巨制,甚至也不是一本循规蹈矩的经济学普及读物。这是一位世界驰名学府的金融学教授为他12岁的小女儿度身定制并因材施教的“私塾”教案,是一位满怀爱心的父亲,与一个对未来充满野心、雄心与好奇心的少女的平等对话和智慧交流。仿佛一对醉心于探宝游戏的父女,父亲循循善诱,女儿孜孜以求,他们在人们熟悉的富豪名企中寻找成功的人格特质和商业模式,从小女孩热衷的糖果店漫谈到“好钱”和“坏钱”这类严肃的商业道德命题,又从金融危机追溯犹太人钱袋永不枯竭的奥秘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必要与必然……看似取材随意,却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润物无声。
陈大教授既要绞尽脑汁,教导女儿识水性、辨风向、观渔汛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让商海的险恶乃至某些时刻的丑恶挫伤了少年那跃跃欲试生气勃勃的求知欲与上进心,用心良苦,却并不语重心长,许多话题也只是点到为止,举重若轻。
难得志武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将这本写给爱女的著作公开出版。我以为,这的确是一本值得父母与儿女一起阅读的开智启蒙的经济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