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归不易



  仰融从来都是一个擅于制造梦想的人。尽管他现在还不得不“滞留”在美国,隔洋相望中国这边的风景。

 仰融:归不易

  近日,仰融在国内媒体大肆宣讲他的“新造车梦”,高调得十分突兀。6月30日,有媒体称,仰融计划采用集资的方式重拾造车之路: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技术,着力新能源汽车,公司取名“正道”汽车。在仰融横跨中美大陆的庞大而惊人的汽车计划中,仰融团队在中国一期计划投入400亿-450亿元,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基地;在美国,仰融计划投资100亿美元,产能达到300万辆。

  而且,仰融看上去也并不孤单。为仰融的亮相“捧场”的,除了前通用汽车公司全球制造工程总负责人王川涛(担任仰融新组建的正道汽车公司CEO)外,据称还有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但仅凭这些,仰融就能轻易撕去“原罪”的标签吗?

  有一个背景是不容忽视的:2006年7月初,美国法院对仰融状告辽宁省政府的“财产侵权”案作出了判决,美国法院拒绝受理此案,并认为美国政府对案件没有管辖权,这是一个有关中国政府主权的问题。

  这意味着,仰融寄希望通过对簿公堂的方式来洗刷“冤屈”的大门被关上了。而仰融此时的喊话,无疑是其希望开启另一扇门,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来缓和与中国政府交恶的局面。

  据仰融在采访中称:“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父母打了孩子,无论对错,也不该拗着要求大人给孩子道歉,凡事都要展望未来。”我们是否可以将仰融的这一举动视为向中国政府的示好呢?打开这扇门,是仰融归来的唯一途径。

  仰融一直都在寻求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和解途径,但是政府意志的决绝,使得仰融以及为其呼吁奔走之人不得其法。最终仰融不得不选择了在美国的司法诉讼之路。

  而受挫后,仰融只好转投媒体,通过媒体发出声音:“我想回来,继续造车。”这一举动应该被视为仰融的叩门之举,一种试探中国政府态度的行为。因为要在中国将300万辆的生产计划付诸实施,需要首先获得政府部门的许可。仰融在采访中还表示,希望在他的汽车项目“在中国投产之日能去参加典礼”,表达了他自己希望归来的愿望。仰融为其与中国政府的和解寻找契机,为其归来寻求合法的身份,不过,放在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下,这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其实中国从2004年以后,垄断力量是越来越强,不是越来越弱。现在进入到垄断行业或者高利润行业,都是很危险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

  仰融对此应当感同身受。当年,就是因为低估了国有资本力量的强大,才在凄凉中谱就了一曲华晨悲歌。此外,仰融的无奈也源自当时辽宁省对汽车产业资源外流的无法容忍。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地方利益之间的争夺有可能比当年还激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2530.html

更多阅读

立此存照 得失寸心知:仰融案是谁的最后胜利?

得失寸心知: 仰融案是谁的最后胜利?王江雨*(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注:本文發表在香港信報財經月刊2007年9月號 (总第366期)第46-49 页对我国政府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反倒留下了一个巧取豪夺的恶名,算得上

仰融:融资、卖车两悬疑

熟谙资本运作、前华晨汽车老总、“远走”美国七年的仰融,1月27日通过视频,首次高调与香港地区媒体会面,讲述他名为“正道”的全球最大环保汽车项目。 “今天听仰融和正道的故事,您感觉到不可思议,这跟我1997年搞中华轿车时一样。”仰融

仰融:哀兵破釜

这个经历过成功与背弃、中国汽车史上的争议人物,经过数年的异乡岁月终于明白,唯有借助面向未来的商业、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法律政治问题,才能帮助他。“正道”汽车能带他回到中国吗? 八年后,仰融又一次坐在了《中国企业家》面前。又一

仰融:“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纽约当地时间6月30日凌晨2:00,在记者第一封E-mail发出12分钟后,仰融从加州打来了电话。   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宣布将在美国本地开展300万辆产能的庞大造车计划。同时对中国市场也有300万辆产能的B计划。  

声明:《仰融:归不易》为网友我很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