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湖北怎样起飞:人才商业化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构想



湖北是人才大省,但不是经济大省,归根结底政府、高校、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载体,也是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当前湖北工业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人均GDP低,经济效益低;关键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市场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迟缓,城市化水平低。虽然说湖北尤其武汉市是全国教育大市、人才强市,融汇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重点院校,但这些人才流落全国各地,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长期形成的人才使用观念,阻碍了人才使用的良性环境的形成。二是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三是部分现行政策不利于人才成长。四是校企合作仍面临诸多难题,地方相关鼓励措施还没有得到落实,校企合作的推行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我认为政府、高校、企业要花大力气研究湖北人才与经济发展如何互动推进的商业化开发模式问题。

一、湖北政府:人才商业化要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突破点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而人才作用的发挥如何,是决定企业成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关键因素。湖北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武汉武昌地区,这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创建大学城并实施集约化管理,也有利于发挥高等教育产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综合效应。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业网点齐备,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信息集合,为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湖北武汉有两项统计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一是普通高校在校生的绝对人数,二是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目前,武汉各级各类学校2739所,其中高等院校59所(其中市属高校10所),每3.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教育人口。高校产业集科学探索、技术研究、工程开发和生产经营为一体,是最符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组织形式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共建高技术经济实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自主创办高技术企业以及全方位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产业的重要功能。

湖北是重才不会用才,没有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要使高等教育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能够相互支撑,政府要选好突破点:

1、放活各类人才薪酬分配办法,推行报酬与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直接挂钩的分配方式。适度拉开岗位分配差距,鼓励推行知识、技术、专利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倡企事业单位实行因岗定酬的分配制度,允许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岗位工资、专利分红、效益提成等多种分配形式,形成向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试行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效益状况提出方案,报政府审定。组织、人事、财政、科技、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定知识、技术、专利参与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加强宏观指导。

2、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奖励制度。设立人才奖项,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政府设立“有突出贡献人才奖”,每2年组织一次评选表彰工作;市政府每2年评选表彰一次技术能手。以上各项奖励由相关部门根据实绩评选,由政府进行统筹,并会同各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引进人才,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对于获省级以上奖励的人才,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人才对单位的实际贡献给予配套奖励。

3、提高优秀人才的政治待遇。要积极做好在高级专家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岗位提拔重用的工作。成立高级专家咨询机构,疏通各类人才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发挥他们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智囊作用。适时组织专家拔尖人才座谈会、联谊会、咨询会、研讨会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4、调整引进思路,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根据用人主体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保证引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调入、借用、聘用、兼职、参与项目研究、聘请项目负责人等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建立人才实习培训基地、工程中心等形式引进人才,努力做到由人才引进带进项目,由项目引进带进人才。事业单位试行新增人员凡进必考,每年事业单位新增人员中应逐年增加大学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的比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应用其所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引进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博士生、留学回国的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可不受编制限制直接进入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可根据情况为上述引进人才安家落户提供便利,并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引进人才聘用、借用期间,在职称评聘、社会保险、继续教育、选拔奖励等方面,享受与本地人才同样待遇。引进人才到非国有单位工作的,其人事关系可由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事代理。

5、以科技研发和建设项目为平台,聚集和留住各类人才。科技部门每年要确定一定数额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供市级以上专家、拔尖人才专项申报,引导科技人才技术创新。对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申报的项目优先立项,经费重点保障,项目所在单位不得将项目经费挪作它用,并为科技人才保证优良的工作环境,提供配套的项目资金。引导企事业单位构建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县市区政府对本地企事业单位建站和基地的也应给予经费支持。

6、允许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兼职或创办企业。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选课题、找项目,可以在业余时间到产业、科研、教学等部门兼职,也可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高级专家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时,享受国家、省、市的有关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提供快捷服务。

7、延长高级人才退休年龄。具有正高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市级以上专家达到退休年龄的,根据所在单位的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及身体健康状况,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免去行政职务后,经组织部门、人事局批准,可延长退休年龄。

8、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研讨班。专业技术人才较集中的单位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人才培训费用,安排高层次人才到省外国外培训深造。企事业单位在改革中要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一般人员区别对待,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要在定岗定员、购买保险等政策上重点倾斜,避免高级别人才的流失。加大对有发展潜力年轻人才的教育、培养和扶持力度。在职称的评定、业务进修、职务晋升、科研经费的申报和审定上要以人才的贡献、实绩、能力为主要依据,摒弃论资排辈的观念。

9、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推选机制。以技术成果、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的业绩大小作为评价人才的基本依据,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职称评定的试点工作。市级以上专家的产生,采取基层推荐、层层选拔、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可的方式确定。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抓紧制定以业绩贡献为依据的人才评价指标和细则。

10、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人才信息动aihuau.com态管理。将人才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将人才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强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各单位在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同时,可以与单位高层次人才签订协议,明确本单位为人才应该提供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以及人才在单位的工作目标、应尽职责和服务时限。各部门对于引进和流出的高级人才要报政府人才办备案,并定期上报人才信息。专业技术骨干调离的,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及时做好挽留工作,并将结果报政府人才办。人才流失较多的单位应及时向人才办说明情况,因人为原因造成重要人才流失或人才大量流失的,对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政府要开通人才工作网站,及时发布人才工作信息,受理专家的投诉,解答专家提出的各类问题。

11、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逐年增加人才工作经费,专门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和奖励等。要保证科技三项费用达到应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加快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使人才开发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12、切实解决专家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对于引进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经济组织工作的人才,用人单位必须为他们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适当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落实休假制度。在职在岗的市级及以上专家市人才办每年组织一次疗养,市卫生局每年安排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省级以上专家的子女入学可自主选择学校就学,小学、初中免收借读费,高中学费享受成绩优等生待遇。引进专家的配偶安置,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其专业、特长等,优先推荐就业。

 沉重的湖北怎样起飞:人才商业化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构想

13、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要有计划地组织对知名专家的走访慰问,适时组织对各类优秀人才及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和单位的表彰,不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page split---|

二、湖北高校:科技及智力开发商业化应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突破点

要建设有武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须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在英国,创建于1971年的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是迄今欧洲最成功的科技园之一。在该科技园的带动下,在以剑桥大学为中心、半径2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约36万个就业机会,为经济增加的总附加值达122亿英镑,产生了著名的“剑桥现象”。2004年至2006年,英国的大学还设立了20个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企业,目前这20个公司的股票都已上市。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有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在硅谷聚集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以及美国的高级军事技术研究机构等,他们不断研制和推出的高新技术成果构成了硅谷的技术基础,这里具有全球最新的科技发明专利、世界最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代表者,这些都为硅谷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环境。

武汉的高等院校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依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援,是促进武汉经济升级的有力杠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后,这些大学绝大多数都在开发区范围内。事实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选址,很大程度上考虑了高等学校密集的因素,因为依托著名大学创建开发区是众所周知的国际惯例。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高等院校的技术源和科技企业及创业者的孵化作用。同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软硬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学科技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高等教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事实上,科技与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相关性,而高等教育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支撑,能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全国范围看,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样同时具有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越条件的地方十分罕见。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中专设的试验研究机构与咨询机构、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院所、国家倾力支持的科研型工程中心、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代科学技术园区,以及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技术创新孵化器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是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一体化走势勾画出了技术创新产业的基本轮廓。

武汉高校要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尤其重视高校在孵化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孵化器公司,如何做好技术转移,使得高新技术真正能转化成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键是商业化,就是如何利用孵化器的各项服务与中介支持功能使得于高新技术的商业化使用。一方面孵化器应能够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理念,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内部机制的转变,使科技人员和创业者能够自主创新、安心创业。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孵化器内企业典型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这种研究开发形式,既可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开发和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并进行技术储备、项目储备,又可以将技术依托单位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并最终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形成商业利润。企业孵化器不仅可以帮助风险投资家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为入孵企业防范技术创新风险。在高新技术商业化开发中,孵化器通过探索不仅寻找不同的模式来根据不同技术成果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孵化方案,积极利用自身社会、政府和科技资源搭建起各种资源共享平台,在今后一段时期,武汉高校孵化器发展可采取以下战略模式:

1、国际化战略。为了配合湖北经济快速发展,充分落实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首先将充分整合投资三方的有利资源,开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新途径;其次发挥资金、技术和经营的优势,开拓境外出口渠道,向入孵留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或补充软件出口的业务量;最后将进一步落实“武汉英才战略”,为武汉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再添新的力量。

2、辐射战略。为使孵化器及创业园的模式辐射湖北,孵化器将为东湖创业园区内企业提供产品中试基地,为企业开拓异地市场搭造良好运营环境,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增进了解,同时为武汉高新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孵化基地。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已陆续组织园区内的海归赴武汉参观考察,为在武汉孵化器孵化的企业做进一步指导与帮助。

3、平台战略。为使武汉高校校内成果转化有一个良好的中介操作平台,具体分为五个平台来进行运做,即武汉科技条件平台、武汉技术转移平台、武汉科技人才平台、武汉科技服务平台、软件出口公共服务支撑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武汉高校科技方面的优势和各种相关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进而为国内企业和其它单位提供科技资源的共享,吸引社会力量的投入,使武汉高校的科技资源得以增殖和转化。同时通过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开放共享,最终实现企业与高校互动,使企业与高校达到双赢的目的。为校内研发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成果转化,为武汉科技资源的市场应用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三、构筑起飞平台:湖北科技智力开发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商业化模式构想

1、政府要从重视物质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及以能为本的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和企业职工队伍;管理人员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企业经营决策上要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加速推进企业的再造工程;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大学在服务社会、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加强孵化能力与条件建设。要通过扶持一些服务性的中介机构建立包括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法律咨询、信息发布、人力资源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要进一步推进和扩大高校科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2、高校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也就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科技联姻;加快科研机制改革步伐,使科研机构自身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实体;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交易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二是要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增加R&D投资,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专利技术,培育一批全国驰名的名牌产品;重视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建立更新改造制度。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政府为了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向企业和科技园区转移可实施一系列措施,比如通过设立基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最初阶段进行支持;鼓励大学的科研人员、学生带着计划或项目到企业去开发;实施合作伙伴计划,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研究新机制以帮助地方政府依据本地区特点,促进高校与科技企业合作;在各地成立专业俱乐部,增加高校师生与企业界人士相互接触的机会。四是有效推动建筑、交通、通讯、餐饮、出版、旅游、科教器材、咨询、金融、保险和网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源泉。

3、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开发高技术产品。为了鼓励研究人员从事研发和科研成果商业化工作,政府要采取多种激励方法。比如对有望获得知识产权的研发给予奖金;允许有关研究人员和机构按比例分享研发带来的收益;对取得优异研发成绩的人员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为相关科研小组或机构增加研究经费或添置实验设备;允许研究人员在工作期间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外进行有偿咨询服务;允许研究人员在相关企业里拥有股份;很多科技园和创业公司是大学投资建立的,或者有大学资金注入,大学为鼓励师生和研究人员在科技园创办自己的公司,一般都制定了比较宽松、灵活的政策,如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保护个人的知识产权,校内职务和工作都不受影响等。

4、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制度创新的最重要的供给者是政府,政府、高校和企业应主动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制定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培植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具有武汉市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结构[M].比较制度分析,2000,(1)。

[2]郭励弘,风险投资的制度建设,经济社会体制比较[M].2000,(2)。

[3]李格平,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M].证券市场导报,1999,(4)。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现状及提升战略[N],经济学消息报,2001-05-11(1)。

[5]黄绍臻,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城市竞争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6]吴方,李盛利,张辉,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竞争优势[J],农机化研究,2005,(5)。

[7]仇保兴,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J],城市规划,2002,(7):10-1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245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在“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圆桌会议”上的演讲童之伟【按语:2013年4月8日,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与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美经济学家上海对话: 中国新时期的新改革”,中美双方有40位学者与会,中方出席的有吴晓灵、吴敬琏、许小年、季

周春生:创新将成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增长方式非调整不可了  中国过去30年的高成长基本上走到了尽头,接下来,保持7%、8%的增长如果能持续五到十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我们原来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出口行业已在全世

高倩倩:教育领域与经济衰退绝缘

上周,国际教育和信息巨头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宣布,以1.45亿美元现金向全球私募投资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Group)收购华尔街英语(中国)。这已是培生集团近12个月时间内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展开的第三起收购。   对于此次并

李书福:“民工荒”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力

“出现‘民工荒’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力,这是内动力产生的。否则800块钱大家还抢着干活,怎么转型升级呢?经济发展方式企业没有动力了。”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

声明:《沉重的湖北怎样起飞:人才商业化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构想》为网友陌上清风雨曲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