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王侯败者寇”,既是对多数情况下历史的客观描述,同时又隐含着对“王”与“寇”标准的质疑。就因为这种质疑的存在,与“成者王侯败者寇”如影随形,我国自古就有“虽败犹荣”的说法。
那么,失败者真有荣誉可言吗?
那要看失败者是谁,是什么样的失败。从楚霸王的江边自刎到谭嗣同的视死如归,这类可歌可泣的人间悲剧可谓不胜枚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败者”在荣誉上未必输给作为他们对手的“赢家”,倒是某些致对手于死地的“赢家”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然,人类还有很多谁都不愿意让它失败,但它又必然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失败才可能成功的伟大探索,这类探索一时一地的失败肯定是“虽败犹荣”,而且是永远有光荣的理由的,比如美国的“挑战者号”失事。
这里我们主要想谈的,则是另一种失败者,我们身边诸多“英雄的失败”引发的荣誉问题。
禹作敏应该享有荣誉吗?他当年的确擎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并因此几乎被鲜花和掌声淹没。而面对由于自身局限而造成的突然坠落,历史老人只能付之以惋惜的苦笑。
牟其中应该享有荣誉吗?社会上虽然对他到底是“首富”还是“首骗”一度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却分歧不大,即牟其中的思想观点启发了一批创业者和经营者,他自己看到、说到却没有做到的很多事情,他当年的朝拜者们却陆续做到了。
褚时健应该享有荣誉吗?用国家交给的一头“奶牛”为国家缔造出一个庞大的奶牛王国,就因为妄自接了一杯牛奶喝就差一点被拉出去枪毙……在社会上引起最大的荣誉观分裂的大概莫过于褚时健了。荣誉观分裂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分裂,是评判标准的南辕北辙。到底是哪种价值判断更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哪种荣誉观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尊崇?褚时健妄自接奶喝肯定不对,因为他没按规矩办事。问题是,如果我们这个规矩总是让那些能力强、贡献大、奉献精神比我们绝大部分人强很多倍的优秀分子被葬送掉,并连带给他们创建的各项事业造成重创,这到底是褚时健们的失败还是体制的失败?到底是褚时健们的耻辱还是体制的耻辱?褚时健事件发生若干年来,全国各地、各个领域又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褚时健事件”发生,除了给我们的事业造成的“硬伤”之外,这种导向效应又伤了多少人的心、泄了多少人的劲,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混乱了人们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
以褚时健事件为镜,是重建我们的体制尊严、重建我们这个社会统一的荣誉观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