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这二十多年的中国金融史上,关于海南的事情,似乎已成了一段公案,有人说,当年在海南翻云覆雨的,不少是五道口毕业生?
刘鸿儒:这是一个误解,或者是不实的传言。你可以去查,当时海南有多少家信用社、有多少其他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有多少是五道口的人,尤其是有多少在做正职?我敢保证,绝对不多,数都数得出来。为什么有人这么觉得?我认为,是因为五道口的学生人数虽少,但他们活跃。
《中国企业家》:您认为那些曾经参与创建了许多金融机构的人可以被认为是“金融企业家”吗?
刘鸿儒:可以这么称。任命你到国家的银行去当行长的,这叫干部分配,这不叫企业家,只能叫行长。但那些创建了一个银行、一只基金、一个证券公司的人,就可以叫做“金融企业家”。企业家是没有级别的,它是个事实的概念,你去做你就叫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五道口的学生会在金融改革中处于先导地位?
刘鸿儒:当时他们在五道口学到的东西是超前的,在中国前所未有。而且他们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他们自然会走在前列。因为有使命感,对国家有责任心,所以他们能不断地创新。
《中国企业家》:五道口出了很多金融领域的改革者、先行者,但大多数人都早已不在其位,这是为什么呢?
刘鸿儒:这个很正常。所有改革者没有存在下来的,大部分要牺牲。他是突破旧体制障碍的人,从理论本身到既得利益集团都需要他来突破。你冲到前面,触犯律条,突破理论禁区、习惯禁区,尽说一些“歪道”的话,当然就有一帮人反对你。从历史上看,这样的人最后都不会留在原位,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接着再做的,很可能是曾经批判过他们的人,这没关系,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它最终是一步一步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了。这个东西要坦然相对。
《中国企业家》:但其中有很多人都或者“出了事”,或者不了了之了,您认为这主要是有制度或者说体制造成的问题吗?
刘鸿儒:我认为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冲击非常大。有的人能够把握住自己,有的人就不能。制度不允许你贪污,你贪了,这是制度的事吗?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法规是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可能以前认为是对的东西后来变成不对的了,这是制度的问题。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处在风口浪尖上,人人都关注,所以比其他行业容易出问题。
《中国企业家》:您怎么评价五道口最初的几批学生?
刘鸿儒:他们刻苦,务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得紧密。再有,他们基本上是严于律己的。这几批学生创新能力强,使命感强,遇到了改革的好机会,所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