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佳分析员
1983年入学的张化桥没有继承前两级师兄们的老传统,出身湖北荆门农民家庭的他20岁就进了五道口。1979年他才17岁,就跟着一帮已经上过山下过乡的老三届们一起进了大学,到五道口时,看师兄师姐们,不少已经拉家带口,而他总像小毛孩一个。
1986年,张化桥毕业,进了人总行计划司。
1989年,26岁时,在狂热的出国潮中,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三年后,求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留在澳洲,进堪培拉大学任教。
1996年,他应聘进了里昂证券(亚洲新兴市场部)工作,从此来到香港,浸淫于证券市场,成为一个个性张扬的分析师。1998年他又跳槽进了汇丰银行,只一年就离开,进了瑞银华宝,任高级研究员和中国部主管至今。2002年,他因为质疑了几家内地在港上市民企而遭到起诉,遭到骂名,但也因这些骂名和争论而声名鹊起。这两年,他已连续获得“香港最佳分析员”的称号,这对这个把自己称为“投资者走狗”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报偿吧。
五道口沉稳、低调的作风在他身上没有任何体现,身为湖北佬的张化桥,一如他家乡的榨胡椒,细细碎碎,但有滋有味。他的名言是:“我是投资者的走狗”。问题越尖锐,他斗志越高昂,越挨骂他越快乐。他认为股票分析员要想有权威的话,就必须老老实实做投资者的走狗,他以做这样的“走狗”为荣。
张化桥一向对中国内地来港的民企股钟爱有加,认为民企老板对自己的生意看得紧,没有政府背景,在意自己在股市上的形象,而对国企的态度则很是淡然:“你还不知道国企股的问题吗?我在人民银行工作了六年,国有企业我是呆过的,其中弊病我清楚得很。”
但“爱之深”招来的却是“恨之切”,他的扬名也正是始于遭到格林柯尔与欧亚农业的控诉。一直以来,瑞银华宝和张化桥都在极力推荐买入格林柯尔,2000年7月,瑞银华宝对格林柯尔公司的评级还是“强烈买入”。但2001年12月,张化桥在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及此后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的管理层似乎已承认,其产品并非都是无氟的,同时他对格林柯尔产品的节能效果产生了质疑。张化桥的言论,使得格林柯尔的股价跌逾60%,市值蒸发超过20亿港元,顾雏军身家更蒸发掉逾13亿港元。
一些在格林科尔和欧亚农业上受损的中小投资者并没有给甘做他们“走狗”的张化桥以好脸色,有情绪激动的股民甚至斥之为“黑嘴”。对此,张化桥无所谓地说:“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不是政客,又不想当议员,更不去评选电影明星。”对于其在格林柯尔和欧亚农业上的反复,他表示,看好民企股并不是每一只都看好,而且看好一个股票,并不代表永远看好它。
虽然,张化桥在内地媒体很少露面,但对五道口的学弟学妹却照顾有加,他言传身授成为优秀分析师的秘诀,刊登在五道口网站的论坛上。在张化桥看来,一个优秀的分析师一定要独立,要独立于投资银行部门,独立于自己,他本人曾因为坚守这份独立而被汇丰辞退。1997年,张化桥在一篇内部报告中指出,中国外汇储蓄那么多还拼命发外债,是给外资投行白送佣金;他批评中国政府外债发放过多,人民币会有升值压力。恰巧,当时汇丰就是扬基债券的副主承销商,张化桥被炒了鱿鱼。他当时很气愤,而且至今依然气愤:“这关系到证券分析师的独立问题。证券分析师没有独立性,会有严重后果。”
据说,张化桥曾经被朱总理当众骂过,事情起因于张在香港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国企的事情,听说这个张化桥还是从人总行出去的,朱总理就更是生气。香港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也曾毫不留情地说过,“张不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分析员……”张化桥对此并不十分在意,他希望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做个“独立的”分析员,一直是他最重要的追求。
大概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张化桥身上,已经明显看到了不同于蔡重直、不同于他的许多同学和师兄的气质,他的职业轨迹可能更能代表如今大多数五道口毕业生的未来,他们不断地夯实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基础,他们来到了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但却失去了十年前时代所赋予师兄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