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从此不同
坎昆会谈的失败表明全球一体化的目标有多么遥远,也表明发展中国家有多么出奇有效的对抗能量
世界贸易组织(WTO)146个成员国的谈判破裂是因为根深蒂固的争议:哪些国家从这个协定中受益最大?这一结果所产生的问题是多边贸易谈判是否还能达成全球一致呢。
欧盟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说:“我想我们不必闪烁其辞了,坎昆会谈失败了,这不仅对WTO是一个打击,而且是对所有人的失败。”
谈判将回到WTO的日内瓦总部在更低的外交级别上进行,这样一来,成员国就基本上没有机会按议程在2005年年初之前达成一项多边贸易协议。时间表可能会进一步后延,也许要推迟到2006年,因为即将来临的美国国会以及总统大选将使这一进程停滞不前。
华盛顿温和派智囊团国际经济协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肖特(Jeffrey J. Schott)说,“我对12月议程能否产生任何价值一点都不乐观。”他说,事实上,对多边谈判毫无进展的失望将促使美国和它关系好的盟友国家就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特别是和澳大利亚。一些人警告说,这样的一个趋势将有损WTO的核心使命,那就是建立包括所有成员的通用贸易准则体系。
一些贸易专家认为,坎昆谈判让人们进一步看到多边谈判的过程太难掌控,以致毫无结果,特别是现在美国和欧盟面对新的重大阻力,那就是来自巴西、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2国集团的出奇有效的对抗。
美国前贸易代表和农业部长克莱顿·尤特(Clayton Yeutter)表示,他能预见美国和欧盟将不动声色地建立一个20个工业发达国家组成的集团,在今后一、两年内率先在日内瓦举行一系列小型部长级会议,以求能在一些特定的贸易问题上找到共识,而不是达成一个全面的世界贸易协定。他说,坎昆谈判再次说明高规格的WTO会议不可行。这种高级别的贸易会谈还给反对自由贸易的示威人士提供了一个舞台。
一线希望
本轮谈判是在卡塔尔的多哈开始的,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之后的几个月,当时被誉为一塌糊涂的世界经济的一缕难得的希望之光,是西雅图会谈崩溃之后国际联合的再继续。
但从一开始,这次在加勒比海度假胜地进行的谈判就暴露出了世界富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更进一步的自由贸易意味著什么上存在明显分歧。
谈判自始至终围绕着富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削减他们庞大的农产品补贴。涉及投资规定和反垄断政策等一系列更为艰涩的谈判破裂导致整个谈判破裂的导火索,欧盟和日本希望推出这些政策规定,但谈判失败的大背景还是农产品补贴问题。
发展中国家表示,富国的农产品补贴压低了世界农作物的价格,使这些国家的农民很难竞争。由于没有获得削减农产品补贴的保证,发展中国家拒绝就投资和反垄断规定进行全面谈判。
当所有各方意识到分歧无法弥合时,他们就提前数小时结束了谈判,而按原计划这次会谈应该在9月14日晚些时候结束。在数百反贸易活动分子的欢乐声中,会议大厅里的贸易外交官们表示,谈判的破裂意味著各国现在不得不重新组合并决定如何将谈判进行下去。
力量转移
一些代表称,WTO内部力量平衡的变化导致了谈判僵局。就在两年前,美国和欧盟基本上能控制这个全球贸易组织的大小事宜。但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变得越来越有组织,而且积极施加影响。
日本贸易省的一位高级主管Hajime Ito称,“和过去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角色已发生了变化,他们已能够达成过去所无法实现的协调一致的立场。”
印度和出口大国巴西以及中国一道构成了一个由2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联盟的核心,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和富国的农产品补贴抗争。最后形成的这个22国集团对美国和欧盟发话,在这个长期由世界发达工业国家主导的贸易组织里,他们形成了一股新兴而强大的力量。
巴西外交部长Celso Amorim在会谈后兴高采烈地表示,看到22国集团紧密团结“并在农业问题上展示了一个统一的立场”,他感到很骄傲。但他预言“将重拾碎片……谈判过程将继续下去。”
不过,欧盟和那些不愿妥协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对坎昆谈判的失败难辞其咎。欧盟坚持要求谈判各方在9月14日上午就拟议的国际投资规定和其他一些改善贸易的措施等所谓“新加坡议题”(Singapore issues)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但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强烈反对,他们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同意就这些问题进行谈判。
欧盟将新加坡议题做为削减农业补贴的前提条件。欧盟农业代表弗兰茨·菲施勒(Franz Fischler)在离开会议厅时称,“对于世界贸易来说,这是悲哀的一天,没有理由在坎昆待下去了。”
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策利克(Robert Zoellick)抱着起草一份基本谅解的希望来到坎昆,他希望谅解备忘录能推动欧盟同意削减其庞大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布什政府还希望能帮助美国的农业和工业产品更容易地进入外国市场。作为回报,美国愿意进一步开放自己的市场,和欧洲不同的是,美国愿意更多地削减农产品补贴。
尽管经过了4天的紧张谈判,谈判专家最后根本没有回到华盛顿最关心的问题上来。在一份声明中,策利克表达了对谈判破裂的苦涩之情,他指责谈判陷入僵局是因为那些更乐于发表演说而不是进行真正谈判的国家。他说,“很多国家只是把这当成免费发表演说的场合,现在他们必须面对毫无收获就打道回府的冷酷现实。”
策利克说,现在很难相信谈判能按时达成协议,他的这一说法更加凸现了许多国家共同的担忧,那就是多哈回合将还是在过去的全球贸易谈判的老路上折腾数年。
更多妥协
为了让谈判继续,美国可能不得不同意更大程度上削减农业补贴,欧洲则更应如此。如果欧盟同意更多削减补贴,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在涉及到富国利益的问题上变现得更加灵活。从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和菲律宾到其他几十个小一些的亚洲和非洲国家都希望美国和欧盟大幅削减农业补贴。但发展中国家自己不愿意作出艰难的让步。
坎昆峰会是最后一次计划好旨在为明年年底的一份具体协议达成一个框架的会议。但美国正在比其他国家更积极地寻求一系列小型的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并承诺将明年完成一些新的协定。
Ito说,“其他富国将继续努力通过其他协议来实现自由贸易。”欧盟以及WTO对这种做法表示反对,他们表示这将使小国家在同诸如美国这样的贸易大国谈判时处于下风。
9月14日,墨西哥外交部长路易斯·德贝兹(Luis Ernesto Derbez)提出一份试图弥合富国和发展中国家分歧的草案稿,呼吁美国和欧盟适度地削减农产品补贴。但多数发展中国家表示,这份草稿还远远不够。
棉花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4个西非国家的代表要求WTO在3年内终止所有的棉花补贴,并向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年提供2.5亿美元,以让他们重新开始棉花种植。美国每年给棉花种植主的补贴是25亿美元,欧盟的棉花补贴是7亿美元,很多人称这促使棉花价格跌至了历史低点。
中国悄然亮相
作为最新的出口巨无霸,中国已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小心亮相,它坚持己见但又不至于触怒对手
各国贸易部长们试图在此次明显存在分歧的WTO会谈中敲定全球贸易协定细则,而在148个成员国中,中国自身情况最为复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数亿负担沉重的农村人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大国。中国以贫穷国身份出现在此次坎昆会谈中,这是它自2001年年底加入WTO以来首次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亮相。
在寻求在WTO中的定位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疏远任何一个成员国集团。在理念上,中国与美国等富国保持一致,支持自由贸易,这是因为中国日益需要开放市场以增加近8亿农村人口的收入,而他们中大部分不在就业人口之列。但中国同时也与贫穷国家持相同观点,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原因是中国与美国不同,它无法承受巨大的农产品补贴负担。
对中国农村地区持续贫困化的担忧,有助于解释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在WTO会谈中坚持其立场。中国为其制造业产品寻求开放的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已离开土地到沿海工厂就业,而且强劲的出口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中国还担心作出新的开放服务业的承诺,这是因为此举可能会使该国债务沉重的银行在外国同行的竞争面前变得更加脆弱。
中国政府官员逐渐了解到,制定贸易政策不仅辛苦而且有时候其国内的政策制定过程也都曲折。过去一年中,中国的工业团体在敦促中国政府抗击美国钢铁和纺织品进口壁垒方面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智囊机构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称,在坎昆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和公司之间的交流讨论较过去要多得多。他说:“对政府官员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