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4年12月11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日子,三年前中国入世,现在我们是站在入世后过渡期的门槛上。回顾这三年,我们确实感觉到经历了风雨的冲击和竞争的考验。
今天的主题内容是天花板,而我觉得还有一个起跳板。这三年带来的一些变化是规则和环境的改变,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块差距。
首先是资本约束。巴塞尔协议对国际商业银行最低的资本要求是8%的资本充足率,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要求?因为银行是高风险的企业,银行面临风险,风险要有资本来覆盖,可预见的风险可以用资金来覆盖,不可预见的风险用资本来覆盖。到2007年1月1日,中国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按照资本最低的要求把资本充足率达到8%,达不到这个要求,你的发展都要受到限制。长期以来,我们在资本约束这方面差距很大。在国际游戏规则的约束下,我们的银行一方面要考虑补充资本,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节约资本,这就要调整具体的业务方向,这是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必须改变自己的资产结构、收益结构,这是中国商业银行能够进入国际级市场,投入国际竞争的一个入场券和资格证。
第二是利率市场化。这是个瓶颈,也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天花板。利率市场化我们讲了十年,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商品都市场化了,只有银行资金的价格没有市场化。这一次10月29日央行加息,虽然只有0.27个百分点,但它的实际意义超过了0.27本身。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可能进入了一个加息的时代,另一个意义是中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放宽了贷款的上限,它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必然带来利差收窄。利差收窄就代表着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而现在利差的收入在商业银行的收益中比重高达95%。利差的收窄除了利润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市场化以后银行就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它考验着银行的经营能力。银行是一个加工风险的机器,好的银行就是在风险的情况下也能赚钱。
第三,管理水平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业竞争背后是管理水平的竞争。美国有一个管理学家叫科斯,他说管理是实践组织机能最重要的手段。企业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胜出,关键在于提升管理。在管理上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和国外银行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差距,而是理念到体制,到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差距。这种差距就决定了起跳板的松软,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竞争中,突破天花板最重要的考虑还是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招商银行已经清醒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通过理念灌输,树立了协调发展的管理思想,另外也引进了国际上一些先进银行量化风险的一套系统,使银行能经得起包括宏观调控在内金融市场的变化,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增强员工活力。这些手段都是在夯实起跳板,同时商业银行能够适应这样的竞争环境,除了自身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要适应竞争,尽快改变金融制度不符合同业竞争的一些制度上的问题。请社会和政府一起创造一个维护公平竞争和诚信的市场竞争,这是银行业发展的前景。
最后我想说,天花板虽然低沉,但是可以突破,地板虽然松软,但是可以夯实,让我们和企业家朋友们一起携手,为企业在入世后的过渡期有力地起跳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