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有限的生命去挑战企业发展的极限,才更显生命的华彩
文/曾 鸣
知名青年企业家,长江商学院首期EMBA学员王均瑶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噩耗传来,令人痛心不已。均瑶的悟性、勤奋难能可贵,而其胆量和豪气更是人所难及。从十几岁出来跑业务,二十岁包飞机运营,一步步打拼出了一个大企业集团。他在上课时的勤恳好学、上海均瑶广场开盘时在金贸凯悦大厅的盛典还历历在目,命运却夺去了他大展鸿图、再上一层楼的机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记得以前曾有过对中青年科学家早逝的激烈争论,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改善。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英年早逝时(甚至是由于暴力,如李海仓先生),我们的社会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不少报道沦为猎奇的低级趣味。企业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然而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社会的误解、政策的多变、竞争的残酷,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让他们身心疲惫,健康堪忧。
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善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减少他们的压力,是事关中国走向文明和昌盛的大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然,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处理好企业和个人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被众多企业家忽视了的头等大事。我对战略的定义是在“想做”、“可做”和“能做”间找到一个小小的交集:“你应做的事”。以前我比较强调“能做”的重要性,最近,我越来越意识到“想做”的重要性。企业家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勉强自己。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赚的钱早已花不完了,更多的是事业的追求。“天生我才难自弃”。总想看看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能走多远。既然做企业也只是人生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为何不稍微超脱点?带点游戏的心态做企业,也许更能游刃有余。
“功夫在诗外”,平衡的生活往往造就更成功的企业家。
企业跑得越多,越感觉到企业战略不过是企业家个人战略的放大,而最终制约企业发展的可能就是企业家的心胸和个人魅力。过多关注企业,而忽略了自身的生活,可能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记得有次上完课,一位同学很感慨地说:“做大是找死,不做大是等死,做企业真难。”其实,就像人生一样,正因为人固有一死,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拥有才弥足珍贵,死亡是衡量一切的最终标杆。好莱坞拍了那么多部关于吸血鬼的电影,都只有一个主题:“因为死不了,活得太没劲!”
企业的优胜劣汰同样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企业家的宿命。然而,以人有限的生命去挑战企业发展的极限,才更显生命的华彩。“置之死地而后生”,想明白了这点,才是真正的大勇。
有一个专门嘲笑MBA的笑话,说一个MBA看见一个人在钓鱼,于是忙着给这个人出了一大堆主意。怎么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海产企业。这个人听完了问“然后呢?”MBA答“然后就可以回家钓鱼了!”听者哄堂大笑。其实我现在对这个故事有很不同的感悟,退休回家钓鱼和一辈子钓鱼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只要别忘了人生的最终目的。只有经过这辉煌的历程,才会有恺撒大帝的豪情喊出“我来了,我看见了!”
谨以此文怀念均瑶,并深深地祝福企业家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