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的动向可能决定央行利率政策走向
在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已经趋淡之后,央行10月29日突然做出上调存贷款利息的举动,令市场颇为揣摩。
早在今年5、6月份,在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宏观调控手段集中出台前后,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曾经空前热烈。央行官员也频频暗示,如果CPI超过5%,就可能动用加息的手段。 但是国家发改委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去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并且据此认为“物价在三季度仍会保持较高增幅,而在第四季度出现回落”,流露出不赞成加息的意思。两大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和央行之间在“加息与否”上的矛盾由是凸显。笔者当时曾经推测,发改委的意见应该占了上风。(参见本刊2004年7月期《“看淡”加息》)果然,尽管从6月份以来5%的加息“底线”连续四次被突破,央行却迟迟按兵不动。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此次加息使人不免产生“市场化调控手段胜出”的联想。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会以市场对利率不敏感为由怀疑小幅加息的实际意义。那么,央行的真实意图到底何在呢?其实,早有学者指出,房地产业应该是本轮宏观调控的核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的三大“过热”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都不同程度地属于房地产业的上游行业。但从以前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看,房地产业的风险并没有因此得到释放反而在继续积聚。
其实,央行自去年出台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121”号文以来,一直没有放松对房地产泡沫的警惕。而在此次加息政策出台前,关于房地产是否存在严重泡沫的争论又起。所以此番加息似有挤地产泡沫的意味,虽然其幅度尚不足以现实的购房需求产生影响,但是毕竟会遏制由低利率预期推动的房产投机行为。
所以在CPI不能成为加息的充足依据之后,房地产业的动向可能决定央行利率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