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真问题”,中国股市永远在“利好”与“利空”间摇摆
史美伦的卸任本是意料中事——2003年初圈内便有此传闻。9月9日,即国务院宣布免去史证监会副主席职务的消息公布的四天前,沪市坚守了5年的大底——1300点终被击穿,为史的离去涂上了一笔悲壮的油彩。
此刻,现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许正盘算着如何在未来新的工作岗位上,重写他的“政绩”。以股指论——这是投资者评判证监会官员最直接的标准,尚的“政绩”比之前任主席周小川又创新低。2003年1月初,周小川高就央行行长之初,沪指曾创下1320点的低位。1300点以上、还是1300点以下的股市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也不足以区分两任主席能力的高下。不过,有一点差别,圈中人看的很真切,那就是,周在任上以“大刀阔斧”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的继任者则给外界留下了“无为而治”的印象。因为“无为而治”,尚亦饱受指摘。
应该承认,“周(小川)史(美伦)时代”治理股市的政策选择——针对上市公司行为普遍不规范进行的严厉监管和针对股权分裂、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而实施全流通抓住了中国股市良性化发展的两大要害。问题是,中国的股市只认“利空”和“利好”,全流通改革和严厉监管这两个激进的政策显然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空”,于是股指阴跌不止,从2001年6月14日开始转入长达三年多的漫漫熊市。在弱市中继任的尚福林除了回避要害问题,选择“无为而治”或者说“发展优先于规范”,似乎也别无他法。
但“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能解决股市的真问题,所以亦无从根本上扭转股市的衰势。今年初,基金经理们好不容易攒足力气,发动了一个“蓝筹攻势”,加上“国9条”的支持配合,一个股市大好局面俨然形成。可不久即遭遇宏观调控,投资者便惊慌失措,任由股市凋零下去。于是,“救市”呼声又起,“利好”接着频频出台,真问题的解决再被搁置,股市又进入另外一个没有实质性改变的循环。
周小川时代的股市与尚福林时代的股市虽无本质不同,但是周给尚还有尚的未来继任者还是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产”——在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下,中国股市上机构的力量空前壮大——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上,这肯定是好事。不过,这份“遗产”现在看来有点烫手。对于弱市中的损失,中小股民输得起,而机构们却是输不起。因为它的背后隐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是整个国家所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在消弭金融风险和根治股市之病之间求得平衡,乃是摆在尚的继任者前面的一个需要更高超技巧的难题。当然这不是一个推动股市上涨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