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增的商业设计是:把公益事业(学校、养老院)做成最大规模引起各方关注,然后从政府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商业上的机会
文/本刊记者 边 杰
2004年4月的一天,在上海浦东康桥路的上海建桥学院里,身为学校董事长的周星增看起来感觉不错,他现在是这家上海最大的民营学校的主人,而且名声在外——上海的媒体、政府、银行、房地产界、教育界都知道有一个温州人自己办了所大学,现在正蒸蒸日上。
42岁的周星增当过老师、开过工厂,他用了5年时间建了这所上海最大的私立学校,同时还拥有了18家公司,涉及地产、文化等领域,个人身家也上亿元。现在,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在上海建全国最大的养老院。
一个外乡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在上海办公益事业呢?让我们来看看温州商人周星增的上海故事吧。
上海最大的民营学校
1992年,30岁的温州乐清人周星增已经先后在贵州工业大学和温州大学教了十年书,但在财富上,依然一无所有。这一年的下半年,周星增决定辞职经商,改变自己在经济上的窘境。他先是在家乡温州办了一家霓虹灯厂,亏了,后来又借钱做开关、低压电器,慢慢有了起色。到1996年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企业,也有了几千万资金。当年的6月30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决定。周星增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决定去办一所学校。
“1999年上海有24所民办高校,都是退休教授办的,没有一点资金实力。我有教育工作经验,又有自己的企业支撑,在资金和成本管理上比他们有优势。加上当时上海的领导一直急于希望在本地能有几所像模像样的民办高校,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周星增觉得一个外地人到上海办学校,“这本身是很大的新闻”。
国家政策上开了口子,而当时并不发达的上海民办教育市场隐藏着很多机会,周星增决定办一所当时上海最大的民办学校,“大规模搞起来人家就相信,这样给学生也有一种稳定感。”
1999年7月,周星增变卖了自己在温州的工厂、设备,还说服了两位最好的商人朋友一起投资,一共凑起了八千多万元,后来又找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钱,共1.5个亿注册了上海建桥学院。
“温州人的特点是说干就干,说做就做,什么都不怕。学校什么东西都没批,我7月10日就买地,马上请设计院来设计。”当时的上海因为招商引资比较困难,所以土地非常便宜,位于浦东的康桥镇也非常乐意周星增过来办学校。周星增以每亩14.8万元的价格买了200多亩土地,开始建设自己的学校。
1999年8月10日是上海建桥学院奠基的日子,仪式搞得很隆重,上海市、浙江省的有关领导和知名人士都赶过来了,周星增这一天非常开心。10个月后,占地205亩的一期工程竣工,学校也开始招生,第一学期有1300多学生进来。
一个外乡人在上海建了所规模最大的私立学校,这使一向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上海人大跌眼镜。
办学校带来的商业机会
这种名声和影响正是周星增所期望的,它不仅为建桥带来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学生,也为周星增带来了商业上的机会。1999年周星增刚在上海办学校的时候,跑各种审批手续费尽周折,想到银行贷款更是无门。而当周星增成了上海滩的名人之后,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2000年下半年周星增在上海买了六百多亩土地准备做房地产,他吸引一些新的股东进来注册了一家公司来做。2000年30多万买的一亩地,现在已经涨到了两百万。
“2001年前在上海拿地都能挣到很多钱。”周星增对《中国企业家》说。房地产业是其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建桥在上海、温州、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设有房地产分公司,共有几十个亿的地产项目在做。房地产贡献出来的利润,周星增拿来做建桥学院的投资。这几年,周星增在建桥学院上的投资已经累计4亿元,他还计划在学校周围再征两百亩土地,把建桥做成一个有1.2万名在校学生规模的学校。
“纯粹从经济指标来讲,只有傻瓜才会投资教育。建桥2003年一年的学费收入将近七千万元,学校的运营成本是五千五百多万,整个学校的毛利是两千多万元,但学校的会计制度是不算折旧的,再算上利息,基本上是持平的。”周星增这样给《中国企业家》算他的经济账。但周星增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办学校呢?周星增说这跟自己在大学里教了10年书的经历有关,他把办学校当成事业在做,“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自己得到的是精神回报。”
从学校到地产,从地产再到学校,外人无法揣测1999年老周当时办学校的深谋远虑。但如果周星增仅仅是一个房地产商人或者继续做他的低压电器工厂,那他只是湮没在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普通商人,但他做成了上海最大的民办学校,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建桥学院为周星增带来了名声和影响:周星增是2003年的上海10大杰出青年之一,也是民盟上海市委常委、民盟南汇区委副主委、南汇区政协委员。
再做一个养老院
养老院是老周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中国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国家对养老事业虽然重视,但是投入很少。和教育一样,都是公办的,但需要民间的力量来更好的推动。中国在未来将步入老年社会,像现在上海老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18.9%,五个人当中有一个老人,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个事业很大。这是一个既有意义又有利益的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
老周对养老院有很多想法。他想把养老和旅游结合起来,还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公司,另外,养老院可以和建桥学院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可以到养老院做义工,接受尊老爱幼的教育,另一方面,一些老人也可以到学校来给学生讲课。老周还计划在养老院里设置健身房、医院、教室、游乐场等,实行高档、中档和普通三种规格,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按照老周的设想,把上海作为养老院的总部,在黄山、海南、大连等地也分别建立养老院,实行开放式的连锁经营。
但养老院具体的经营思路现在还不是很明确,老周去美国考察过,也请日本人做了方案,他经常和同事们讨论,一有新的想法马上就改方案。“要拿这个方案去说服领导,让他们同意把土地批给我们。”
老周想把养老院建成全国最大的,他最近一直在找上海的相关部门争取土地,因为养老院要占地1000亩,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确实不容易。“上海市的领导一直很关心,经常找我们沟通。我想做成规模,因为没有规模,成本会很高;另外,规模大了才有影响,国家领导人来看一看,我才可能有好的政策,这样的话对生意也会非常有利。”
老周爱好围棋,这在企业界和围棋界里是尽人皆知的事情。爱下棋,又有钱,人很随和也很大方,所以围棋界有什么重要的比赛却经费不足的时候,经常找老周出面做赞助。老周小的时候也曾经想做个棋手,但从前生活的压力让他只能把围棋作为现在的一种爱好。“我对围棋情有独钟。觉得下棋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状态。”但真实的生活让他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黑白世界之外—学校、养老院、房地产,这些都是老周在上海安身立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