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是MBO,但是集团的主要资产终将转至产权更为清晰的海尔投资名下
经过大约三年的时间,海尔开始实施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1169)的计划。中建将被注入部分海尔洗衣机业务,并拥有海尔手机全部股权。为此,中建得支付5000万港元现金,并发行价值约14亿港元的新股与可转债。假设这次交易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海尔将绝对控股中建公司,今后还会陆续注入旗下其它白色家电业务。对此,有评论认为,海尔正通过借壳中建以实现MBO(管理层收购)。
在各种新闻报道中,人们得到的印象是:海尔就是指海尔集团。其实不尽然。海尔的资产主要在两大机构手中:海尔集团公司与海尔集体资产内部持股会。后者通过控股98.6%的海尔投资公司,已成为海尔中建的实际控制人。今后中建将陆续收购海尔集团资产,即意味着内部持股会有可能最终控制海尔的主要资产。为什么要在左手(集团)、右手(持股会)之间倒腾资产呢?原因很简单:海尔集团公司是集体企业,按规定其股权很难具体量化到个人,谁也不知道自己拥有多少股份。而内部持股会通常是公司员工出资认购全部或部分股份,并进行集中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尽管它变体较多,法律地位模糊,社团法人资格存疑,但入会者多半知道自己在会中拥有多少股份。民政部等四部委曾在1997年联合下发《关于外经贸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登记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在此前后,全国各地有不少企业成立了内部持股会,且不限于外经贸企业。从2000年7月起,有关部门不鼓励内部持股会的发展,不再对企业内部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
但这四五年时间已足够让海尔内部持股会及海尔投资长成起来。海尔投资曾先后控股海尔系中的青岛空调、合肥空调、合肥洗衣机、空调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手机、长江证券等公司,还与纽约人寿共同控股一家保险公司。海尔多元化后的增量资产有很大一块由海尔投资掌控。据估算,这笔属于内部持股会的资产价值应超过40亿元:青岛空调以20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上市公司;合肥空调、合肥洗衣机、空调电子等公司的资产评估值近6亿元;手机、中建等公司股权的价值在14亿元以上。
目前,内地上市公司青岛海尔(600690)的第一大股东是集团控股下的海尔国际公司。以净资产算,其所持的29.95%股权与集团公司(第二大股东)所持的12%股权共值22多亿元。而海尔中建目前的市值是34亿元,增发新股后市值可能增加到46亿元。只要方案设计得当(向公众增发新股募得现金,再以现金及定向增发方式收购青岛海尔的控股股权),则今后海尔投资完全可以不丧失对中建的控股权,并最终实现对海尔集团公司的迂回改制。—集团还是集体企业,还存在着,但主要资产转至产权更为清晰的海尔投资名下。当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是MBO。况且,这种改制的方向合乎有关政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