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就像是一面被打碎的镜子,落在地上成为千百个残片,每块镜片在我们面前都映射着一片天空
文/本刊记者 杜亮 王琦 胡海岩 编辑/杜亮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民营企业重组案即将进入终局,它的主角正是德隆。去年,德隆危机刚刚引爆不久,我们曾以《拯救德隆》为题,报道了民间力量重组德隆的种种设计和努力,是为德隆的自救阶段。这一过程,仅仅持续了四个月。至2004年8月,华融出手托管德隆。而当托管阶段走过近一年的漫长静默期之后,德隆破产的绝唱已隐约可见。
当一家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一家陷入危机的民营企业——一家拥有数百亿元庞大金融和实业资产的民营企业后,让中国商界一度震撼而兴奋。人们所期待的是一场“市场化重组”的试验。
如今,从这场“市场化重组”的试验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其一,行政权力的有形与无形之手,依然牢牢掌握重组的进程。本应居于主导地位的德隆债权人退居次席。
其二,在华融最后确定的分拆处置的原则下,德隆走上了未破产先清算的不归路。
其三,围绕德隆实业遗产的的争夺可谓跌宕起伏、乱象纷呈。许多知名大企业现身其中。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德隆在产业整合上有其可取之处。
其四,众多大国企在德隆遗产争夺战中凯歌高奏,“国进民退”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轮回。
我们认为,即使到现在,对这场“市场化重组”试验,下成与败、是与非的结论亦为时尚早,不过我们可以依稀感到,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中国式重组”并不会自德隆重组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相信,对于大型民企破产危机的处理机制,德隆重组将提供一个原点和镜鉴。
企业死的法则与生的法则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