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 民企再造车 尹明善守候黎明



 尹明善 民企再造车 尹明善守候黎明

即使对获得牌照自信满怀,力帆造车仍会遭遇到其他商业难题 

文/本刊记者  刘涛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当前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尹明善如是说。但,“世界经济规律证明领跑的人多半做不了冠军,所以力帆还有机会。”他补充道。同为民营企业家、同样出身于摩托制造、同是走上汽车制造这条不归路,年已67岁的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和40出头的李书福是多年的好友。一碰面,他们之间总有惺惺相惜的感觉。“老尹,我们都是民营企业,咱们做得越大越好!”李书福常说。 

这是吉利六年挣扎于中国汽车业夹缝中的肺腑之言,相信尹明善比别人更能体会其中深意,因为此时他正在经历当年羁绊李书福造车的每一道关口:为苦求不得的“准生证”焦虑,为资金、技术、人才各处奔走,经受业界比对当年李书福更尖锐的拷问:“力帆凭什么做轿车,它有什么资源、基础?价格战一冲,它第一个跨掉。”“吉利在中国是独此一例,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奥克斯’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让尹明善的机会比以前小了很多”…… 

不过,对力帆来说回答质疑还在其次,当务之急是要先成为汽车制造圈内的一份子。8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03批)目录上没有力帆的名字,力帆上下曾信誓旦旦发出的“轿车最迟今年8月上市”的宣言就此落空。几天后,尹明善特意选择他在力帆轿车厂的办公室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并未如传言中所说的为“准入”受限而冒火,相反,他坦承:“我是汽车政策门槛的拥护派。” 

准生证——不是问题的问题? 

“没拿到准生证就已经投了9个多亿,这次真有点疯狂,像个赌徒。”尹明善指着窗外的车间说道。那里占地300亩的一期工程已竣工,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数百套模具早已到位。冲压线上,工人在为长安福特蒙迪欧的车门做来料加工,各种颜色的力帆520样车或停放在车间,或进行着各种实验。“钱都投到这个份儿上了,我们还有退路吗?准生证肯定不是问题”一位力帆员工说。 

早在今年3月重庆国际汽车展上,力帆520轿车就正式亮相。尹明善在展会上高调宣布:力帆轿车将在6月登上国家目录,年内力争生产2.5万辆。彼时,正是奥克斯对外表态退出汽车制造的时候。尽管轿车的投产计划因拿不到准生证而一拖再拖,但尹明善坚决否认外界所谓“力帆再度落榜轿车目录”的说法。“正在阅卷,何来落榜。简直莫名其妙。我们所有国家要求核准的手续7月中旬才全部到位。8月份,发改委关键的处长、司长都在休高温假。”尹明善很是不平地说,“也许力帆轿车项目能不能赚钱、赚多少钱,我没有十足把握。但能否拿到准生证我们胸有成竹。只是迟早问题,不会有意外。” 

尹明善的底气并非仅来自手续全部到位。去年5月,力帆第一次打报告给重庆市政府,表示要先上汽车、再上轿车项目。出乎尹预料的是,很快得到市长和三个副市长一致表示全力支持的批复。力帆建厂多年,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在重庆市看来,力帆轿车项目不仅能带动重庆市整车和零配件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弥补同在重庆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在轿车出口上的不足。据称有领导坚定地对尹明善说:“你放心,市政府会和你一样着急地去申请。”“为了这个项目,市政府领导找国务院、跑发改委、替我们送材料、报申请的次数一点不亚于我们。这样的支持让我们很有底气。”尹说。 

此外,尹明善身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工商联会长,有官方味道,这层身份使力帆在准生证问题上奔走得并没有吉利那样辛苦。尹明善不讳言,他接触有关审批部门相对容易一些,需要见谁都能见到。不少官员对其造车的第一反应是:老尹67岁,和他们父母的年龄差不多,早该退休呆在家里了;现在还在为做轿车奔走呼号,还说得头头是道,值得支持。 

尹明善最有感触的是:现在国家发改委是真心想扶植民族品牌,他们正在为过去汽车产业政策的一些失误反省,甚至检讨。一个发改委官员曾对尹明善感慨:“现在中国汽车企业已不是谈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了,我们甚至连消化吸收的能力都很弱了。这样下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怎么得了?!”一些官员甚至私下反问:“老尹,如果我们支持你,有一天你又拉来一个外资搞合资、让力帆品牌慢慢消失的话,你就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我们。” 

准生证的申请曾令李书福感觉犹如挣扎于生死边缘,而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所设的门槛:新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亿人民币,其中企业自有资金不低于8亿,一直被视为天然剥夺了民企造车的权力,但在尹明善看来:“这个门槛切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如果低了,遍地都是轿车厂,我害怕;再高的话,能进来的兄弟企业太少,造不起势。所以我是这个政策的拥护派。” 

话虽如此,但每天眼睁睁看着数亿资产因政策准入问题而闲置,每月要投入30多万维持基本运转,尹明善心急如焚。“现在就像高考的学生,考得再好,还是要焦急等待录取通知,甚至担心可别把我的卷子搞丢了。”当过教师的尹明善如此比喻说,“我估计不快不慢,9月10日差不多,再慢一点十月肯定能拿到。” 

辗转回归造车业 

一直以来,尹明善的工作时间都平均分配给市政协、市工商联和企业三个部分,但今年他把近一半精力放在了汽车项目的最后冲刺上。事实上,汽车项目起步于力帆在4年多以前开始的多元化经营。那时,力帆的摩托车业务正从创业初期100%-300%的增速,回落到年均20%左右。为寻找新的产业支点,力帆先后进入家电、白酒、防盗门、矿泉水、服装、银行等诸多领域,汽车项目只是其中之一。 

“那时力帆是有点头脑发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项目不但消耗了资金,更消耗了时间成本,到今年为止都已经砍掉。”尹明善感慨,“折腾那么多年,现在力帆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就是以实业为主,突出主业。摩托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分支,力帆现在是回归主业。” 

经过对国内外汽车业一年多考察,2002年尹明善下定决心要造轿车。最初,他指望通过挂靠在国企之下,避开政策准入的限制。他最先找到的是“同城兄弟”,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在尹家绪的办公室里,尹明善提出希望和长安合资,把力帆归到长安旗下,但由力帆控股,全面负责企业运作。之后,尹明善先后拜访东风汽车总经理苗圩和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其中反应最热烈的是东风,派很多人来考察,但谈判进展很慢。后来比较明确地回绝的是长安,尹家绪表示,长安汽车经过研究认为可以合资,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不同意。尹明善去找兵工集团,但没有结果。在今年5月的全球财富论坛上,尹明善一见到竺延风就问,怎么自己发去的有关和一汽合资的传真一直得不到回复,一汽好歹要给个回答。这才得到竺延风礼节性的回应,说回去找找传真,到重庆肯定来拜访“老尹”。 

多方寻求合资无果,直到2003年8月,力帆通过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总厂80%的股份(后增持到95%)获得了除轿车以外汽车产品的生产资格,并于去年3月得到发改委批准,将厂名更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这样力帆找到一个跳板,以这个厂扩建的名义申请轿车生产资格,进行样车生产,从而合法进入审批程序。“中国汽车产业有一个怪圈,要获得准生证,样车和工厂要符合国家考核的要求,但没获得批准,企业怎么敢投巨资建厂、产品从哪来呢。”尹明善对力帆绕路造车很有几分无奈。 

车型选择上,尹明善曾想过造十几万的车,但他的老乡、校友,时任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司长的张小虞告诫说,造车千万不要学吉利和华晨。吉利初期品牌定位过低,使它后来难以向中高端延伸;华晨定位过高,但最初的质量不过关砸了牌子。考虑再三,尹明善决定把第一款产品定位在8万-10万之间,聘请上海同济同捷公司做车形设计,名称采用数字系列,突出“力帆”主品牌,“52”则是网络语言“我爱你”的意思。 

造摩托发动机出身的尹明善在轿车发动机选择上也动了一番脑筋,最终采用了宝马Mini Cooper的动力总成和发动机。按他的说法,力帆不会傻里傻气地去做2.0、2.4排量的车,而是从1.6和1.3升的产品入手,如果能源紧缺日益严重,就向下推出排量为1.1甚至1升的车,而宝马1升的发动机则能提供普通发动机1.3升的功率。力帆排量采购宝马发动机的前提是,除使用权外,要完全买断改装权和出口权,以便为未来出口做铺垫。 

“我最担心的是质量” 

在尹明善看来,民企造车的四大难题:准入、资金、市场、技术,前三者都不成问题,他最担心的是质量不过关。尹明善总是记着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说的:“老尹,产品上市什么问题都可以出,就是不能出质量问题。”所以,哪怕是一个座椅舒适性的问题,都会让他寝食难安,他知道力帆在质量上输不起,即使再有钱,口碑砸了,后面的产品很难起得来,“中华”轿车是先例。 

截止目前,力帆轿车厂有员工600多,其中技术人员100多,聚集了来自一汽、东风、长安等企业的骨干,指挥部的指挥长曾任克莱斯勒高级技术主管。最近,尹明善把轿车厂分成座椅、门窗、震动、噪音等40个总成部分,由40个工程师分别负责,每人签一份责任书,只要保证产品上市半年后不出重大质量事故,就可获得1万-3万奖金。一个指挥长曾问尹明善:“有这个必要吗,有的地方质量问题早解决了。”尹说:“有必要,丰产田没人管,一样会变成欠产田。”现在力帆轿车从去年10月存在的900多个问题,减少为几十个。 

不过,业界最关心的还是力帆造车的后续资金来源。新《汽车产业政策》要求,新项目总投资不少于20亿,而按计划,力帆轿车的三期工程全部完工需要24亿投入。虽然一期工程投入的9个多亿来自摩托车出口退税,但摩托业的利润逐年递减。去年力帆摩托的销售收入59亿,利润只有1.6亿,靠自身积累难以支撑巨额的后续投入。 

“民企造车,不论是吉利的李书福,还是华晨的仰融,都在资本市场有很强的运作能力,而教师出身的尹明善没上过这堂课,力帆后续资金很成问题。”一位分析人士说。但尹明善不以为然,他认为,力帆会上市,但要等到汽车产业做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对现在的力帆来说,“第一,只要项目启动了,市场做好了,靠赚的钱就能把雪球滚起来;第二,企业势头好,不愁没有投资者进来。此外,根据新政策,我们还可以发企业债。”尹明善称,目前已有三家知名民企找到力帆,愿意投资,占20%的股份,不参与具体管理。而一家金融机构也正式向有关部门发函称,力帆后续所需要的十四点几亿可由该机构提供。 

虽然在早期多元化过程中,力帆参股了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共投资2.3亿成为重庆商业银行第二大股东和光大银行股东,但尹明善表示,力帆决不会从关联银行中贷款、筹资;投资银行业只是想学习金融管理经验,为今后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做准备。 

其实尹明善自己清楚,只搞产业是挣老实钱,做金融是赚聪明钱,力帆老实有余,聪明不足。“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最好还是赚老实钱为主,偶尔赚些聪明钱。”尹明善说。 

力帆今后是否会走产融结合的道路尚难断定,当下对尹明善和所有力帆人来说,最现实的还是尽快拿到准生证,这样他们憧憬宏远的造车故事才算真正的拉开序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1536.html

更多阅读

大立科技:夜视军工介入民企重组可能性多大?

2011年11月10日晚间,大立科技再度宣布因筹划资产重组停牌,停牌前收盘价37.90元。大立科技此番重组的“难产”,让投资者不禁联想起2011年大立科技与中国兵器集团的第一次“联姻”失败。2011年3月8日,大立科技公告称,因涉及资产重组而停牌

疯子创造历史 民企造车第一人 汽车疯子李书福(4)

  吉利造车时的那把政策之剑一直就悬在那里,这个在临海800亩土地上建起来的汽车厂虽然搬到了宁波,虽然造出了两款汽车,但是它的主人的心也一直是悬在那里的。做大对于这个汽车“疯子”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梦想的实现过程,对于没有牌照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造句 民企造车第一人 汽车疯子李书福(3)

  在豪情下线的那一天,李书福几乎处于绝望的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汽车不像他以前生产的摩托车和冰箱,因为涉及太多的管理部门,无论是交通、运管还是公安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彻底否定,都会置刚刚下线的豪情汽车于死地。   但是进入90年

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 民企造车第一人 汽车疯子李书福(2)

      不过,让路风感慨的是:“说来也怪,虽然不符合规范的设计程序,但生产出来的车却还是不错(反正是通过了国家强制性安全检查),而且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跑得太快,引起了江浙交通警察的注意。豪情果然是豪情万丈。”   从钣金工开始

声明:《尹明善 民企再造车 尹明善守候黎明》为网友限量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