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政策可能出于善意,却模糊了权力的边界
有些话原本不方便说,况且不说出来,人们也能猜知一二。但最终还是有官员跳到前台,把话挑明了。这不合乎我们所熟悉的官场潜规则,故而令人惊诧不已:什么事情能让他们急成这样?答案是持续走熊的股市。拜股市之赐,我们见识了政策究竟能够灵活到何等程度。
证监会一位副主席日前指出,上市公司按市场原则参与股权分置改革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今后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将明确向股改后的企业倾斜,不积极参加股改的企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此话一出,听者哗然。早先市场已经盛传,有关部门将不遗余力地为股改保驾护航,未股改的企业将无法获准再融资。应该说,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没有料到副主席竟会公然出言“胁迫”。从现有法律、法规来看,上市公司并无参加股改的“义务和责任”,证监会没有理由不对它们一视同仁。有的上市公司先天条件不足,很难进行股改,大股东无股可送、无钱可付,两类股东之间迟迟不能完成谈判,那就要被打入冷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合法拥有名下财产,要不要股改,如何股改,早改或晚改,支付多少对价,决定权在自己手上。现如今证监会也要横插一杠子。它凭什么?凭的就是一些透明度不够、随意性太大的政策,比方说,它可以灵活地决定让谁再融资,不让谁再融资,不怕找不到特批的理由,也不怕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保监会对股市也很关注。该会一位副主席发话,敦促保险资金“适时稳步建仓”。这话也公然刊登在媒体上。要不要“适时稳步建仓”,实属保险公司内务。如果保险公司因为“建仓”而被套,亏损算谁的?市场曾盛传称,有关部门给保险公司打过招呼,要求它们入市,且不可大量赎回基金。如今看来,这个传言极可能是事实。其它传言还有一些。比如,某部门给上市公司打招呼,要求它们参加股改试点,要求它们提高支付对价;再如,该部门还给基金公司打招呼,要求它们对试点公司的股改方案投赞成票。如果传言属实,权力部门也真不容易,事无巨细,啥都得管,不惜越界。
这一切都是为了股市稳定,为了推进股改。本意是好的,但不能成为我们无视法律法规的理由。灵活的政策可能出于善意,却模糊了权力的边界,留下滥用职权的隐患。杨小凯曾痛陈过机会主义的危害。机会主义是指:只要有利,即不顾规则,行为短期化。它会破坏规则的合法权威,腐蚀规则的执行力,动摇互信基础,“使社会成为一个偷抢哄骗横行、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盛行的社会。”(杨小凯语)企业、股民在享受各种“灵活政策”带来的好处时,请记住:类似的“灵活政策”也会带来意外伤害,因为它太没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