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首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文/刘建强
搬了个家,买了些电器、家具,就经常接到厂家的电话:我们的产品您还满意吧?有没有不顺手的地方?
不顺手的地方当然有,比如电视、空调的遥控器没有穿透力,隔着堵墙就楞是不管用。电话那头并没有粗暴地把这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当作胡说八道,而是耐心地询问:还有吗?
还有。我总感觉这场面不真实,好象隔着一层好看的纸,一捅就破,一破就露出惊人的狰狞来。原因不仅仅是受宠若惊对幸福的到来毫无准备——每天有大量的事实提醒我这不是幻觉。
作为一名中国的消费者,跟企业家们一样,我也没有安全感。
很多企业家都说过,做企业就是做人,人做好了,企业也就好了。我猜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可能是大多企业家的梦想。那么,按照上述逻辑,他们首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这样的人多了,这样的企业多了,我们的安全系数就大了许多。现实是,我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要讲两个受人尊敬的人的故事。
第一个比较复杂。马泰依是一个探长,正直,死板。当他即将出国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一桩命案,一个小女孩在林中被杀害了,没有人愿意去把这消息告诉小女孩的父母。
马泰依去了。“你答应我找出这个人来,是吗?”女孩的母亲问他。为了尽早离开这悲伤之地,马泰依说是。“以你灵魂得救的名义?”马泰依“倒抽一口冷气”,仍然答应了。
嫌疑犯是一个有前科的小贩。尽管马泰依并不相信小贩做了案,但是这个可怜的被马泰依的同事折磨得没了力气的人的招供使结案有了可能。随后,小贩上吊自杀了。
案子到此为止。“你遵守了你的诺言。”女孩的母亲对马泰依说。
坐在机场准备出国的马泰依看到了一群与死去的女孩岁数相仿的孩子。他不能再欺骗自己——他早知道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现在,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离开了机场。
由于坚持违反工作安排(出国),马泰依被解职了。他不再是一个警察。他买下了一个加油站,并且跟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同居了。马泰依断定加油站是凶手的必经之路,而那个女人,则有一个可作诱饵的小女儿。
包括警察局长在内,大家都认为马泰依疯了。他们甚至为他联系了精神病医生。终于有一天,马泰依发现了小女儿的手里拿着巧克力球——被害的女孩也曾接受过这样的礼物。他兴奋地来到了警察局。
他与昔日的同事们在密林深处隐藏了几个星期,但是一无所获。马泰依想象中的那个变态杀手并未出现。“你是一头猪。”得知自己的女儿被当作诱饵时,那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对马泰依说。她的愤怒与马泰依昔日的同事不相上下。
马泰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他还在等,为了他曾经许过的诺言(它已被受诺者视作实现)。
几年后,警察局长被一位神父请到医院——一个作临终忏悔的老女人讲的事情让神父大吃一惊:老女人曾与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小伙子结婚,后者头脑有些障碍,但生活还能自理。某一天,老女人发现自己的小丈夫浑身是血。他承认自己杀了一个小姑娘,因为“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在老女人的姑息下,那男人杀害了故事开头的那个女孩。随后,当他准备去杀害加油站的新猎物时,老女人忍无可忍,与之大吵起来。杀人狂一意孤行摔门而去,但是路上遭遇了车祸,死了。而那时,马泰依正与警察们埋伏在恼人的密林深处。
警察局长兴奋地对坐在加油站前的马泰依复述了这个故事。可怜的马泰依已经听不懂局长在说什么了——他已经真的疯了。
这当然是一个悲剧。抛开命运的荒谬不谈,当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模糊不清时(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相,没有人追究你是否尽了责),遵守自己的诺言需要多大的勇气?古人说君子慎独,当你独处时,究竟是在为了瞒天过海暗自庆幸(你已经成功地被认为实现了许诺)还是为良心的不安备受折磨?很多企业家都愿意被人视作偏执狂,很可惜,我见过太多对利润的偏执狂,而不是对责任。
比起迪伦马特的这篇小说来(曾被中国某位“先锋作家”剽窃过。你看,就连我们的阅读也不安全),另一个故事相对简单,也更真实。二次大战时,一个叫奥斯卡·辛德勒的德国人依靠与军队上层的关系开办了军需品工厂,大获其利。他雇佣廉价的犹太人。“我终于知道自己以前经商为什么失败了,”他说,“有些东西是你无法制造的。”他指的是战争。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对机会有着天生的敏感。
这个德国商人精明,有手段,喜欢女人。比较重要的,他善良。当他渐渐地把目光从大把的钞票上移开时,他看到了纳粹淫威下惶惶不可终日的犹太人的苦难。他开始体验救人的乐趣。真正的权力并不是能够杀人,而是在杀与不杀之间选择不杀——他试图以此来劝说相熟的纳粹军官放下屠刀。后来,这位赚了“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的企业家做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尊敬的决定:用这些钱赎买即将被屠杀的犹太工人的性命(他们将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个为救人而设的军工厂里(使这些犹太人存在的正当理由。这本来是又一个发财良机),奥斯卡·辛德勒暗自改变了产品标准,使自己生产的武器无一合格:他救了人,不能再制造杀人凶器。
德国人战败了。幸存的犹太人安全了,而作为一个与纳粹上层有密切关系的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准备逃亡。他并未因此而后悔,反而在接受犹太人献给他的戒指时失声痛哭:我本来可以多救几个人,我曾经浪费了那么多的钱。
这样的自责有点儿过分了,但是顺理成章——那么多双充满感激的眼睛(它们的主人刚刚还命悬一线)催生的不应该是骄傲甚至贪婪。据说奥斯卡·辛德勒实有其人,经他而得救的犹太人多达千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会有人指责他吗?他解决了那些可怜的人的就业,给了他们相对安全的生活。他无法左右一个国家的意志。按照我们的标准,这已经足够了。
只不过,那离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还差得多。一个企业家受人尊敬,是因为他在冰冷的商业中显现出来人性的力量——因为有了更大的权力和能力因而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多的悲悯。有谁会去尊敬一台精确无误的赚钱机器呢?还要指出的是,不要把对底层人的帮助看作施舍,尽管让企业家们把它理解成义务可能暂时还比较困难。
还有,这个比较不重要,奥斯卡?辛德勒的风度迷人,就连为救犹太人而贿赂德国军官时都那么优雅:“请听我讲述我的理由”——辛德勒缓缓倒出一小袋钻石。
企业家们,想让我们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你吗?给一个理由先。
如果这个结尾太过俗套,那就改作:
企业家们,把这两个故事当作广播体操,每天温习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