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LG电子已决定向其子公司LG显示器(LG Display)出售最近停产的南京等离子模块生产厂,并将其改造为液晶模组生产线。
这是继7月中旬日立出售其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给合肥某企业之后,国际企业又一起收缩等离子产业的新闻事件。
虽然LG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明,此举并不意味着LG将退出等离子领域,但是,在观察人士看来,把等离子模组生产厂出售并改造成为液晶模组生产线,是LG收缩等离子战略的实质性举措。
实际上,LG早在二年前就有意收缩等离子战略,以便腾出手来强化液晶产业。
再往前退,三星、索尼、东芝、先锋、NEC等传统等离子阵营企业,早已收缩等离子战线,有的则直接退出等离子领域,比如索尼、先锋、NEC。
国际企业成批退出等离子领域,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与持续扩张的液晶市场相比,等离子市场始终停滞不前。2008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超过1亿台,而等离子不足1000万台。
目前,坚持等离子战略的国际企业仅剩松下一家。在观察人士看来,松下坚持等离子战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前期在等离子领域投资过大,让松下向液晶转型困难重重。曾经,松下是CRT时代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电视销量稳居全球前三。而今,松下彩电销量已被挤出前5名之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受等离子战略的拖累。未来,随着等离子份额持续萎缩,松下能否保住全球前5名位置还是未知数。
一个有意的现象是,当国际巨头纷纷退出等离子领域的时候,国内一些企业却在蠢蠢欲动,试图与国际巨头背道而驰。人们有理由担心,对产业发展方向判断不清,将让这些企业付出沉重代价。
为什么国际巨头纷纷退出等离子领域?答案很简单:等离子发展前景模糊,维持等离子战略的风险太大。
等离子始终难以与液晶形成抗衡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消费者不接受等离子是最大原因,等离子阵营推广的声音太弱是次要原因。等离子电视实际上是相当不错的产品,在关键指标上表现不比液晶差。好产品不一定意味着好市场,等离子干不过液晶堪称21世纪彩电界最大冤案。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人们不会因为等离子被误解而去同情它、接受它。
等离子未来翻牌的机会也不大,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正视国际巨头纷纷退出等离子领域这一现实,而不是象鸵鸟那样把头埋在土里自欺欺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全球平板电视格局,将是液晶为主,等离子和OLED为辅。再往后,OLED是否会取代液晶,现在还不好讲。
需要提醒国内彩电企业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潮正在退去,外资品牌正在得到喘息的机会,预计不久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及营销推广力度,本土品牌刚刚获得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