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能否续写他20年前所开创的Legend的“传奇”?
文/本刊记者 刘涛
6月23日上午,香港联交所。刚刚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不久的柳传志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参与了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3300.HK)在香港挂牌交易的全过程。站在他身边的是“联想系”五位少帅中一直最为隐秘的一位——联想控股第五家子公司、北京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令欢。
当天,中国玻璃以2.18港元/股价格发行,融资1.8亿港元,超额认购8倍。至此,弘毅投资完成了对其历时两年多的考察、全资收购、改制、上市的过程,但柳传志的出席却并非仅仅是为其子公司旗下的一家新上市公司捧捧场这样简单。一个他已经运作了四年之久、依赖金融资本路径进行专业运作的新“联想”,就此浮出。两年前,联想集团放弃了Legend的英文标识,托身于Lenovo,而联想控股却将Legend的标识保留了下来。柳传志是想刻意续写他20年前所开创的Legend的“传奇”吗?
早在大半年前,联想集团宣布对IBM PC业务的收购之后,柳传志便直言收购完成后,他将从联想集团退出,把工作重心放在联想控股上,“尽力培养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当时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曾称“我自己现在一个最大的愉快,就是在用人、选人方面。”
也就是在去年12月15日联想20周年庆典大会上,杨元庆(联想集团)、郭为(神州数码)、朱立南(联想投资)、陈国栋(融科智地)、赵令欢(弘毅投资)作为联想控股旗下五家子公司的领军人物,首次在公众面前同台亮相。
6月28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柳传志以他惯有的诚实中肯、但是又周全稳妥、不给任何人以刺激伤害的叙述,勾勒出“另一个联想”的成形过程。同时他自陈,虽然他的思维时常还是带有实业家的痕迹,但是基本上,他已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资本家”的世界,那是绝不同于实业家世界的另一个天地。
联想控股:
本来是一个“空壳”
2001年联想分拆完成后,一直备受外界关注的杨元庆和郭为谁来“接班”的问题、二位何去何从的问题被消弭于无形,但是对于时年57岁的柳传志来说,“一分为二”并非联想的终极图景。老联想是分成两半交出去了,但他还想做事。“我、朱立南、李总(李勤)这些人本身还有做事情的要求。”他对《中国企业家》说。
管理层这种“想做事”的愿望和联想控股股东(中科院持股65%,员工持股会持股35%)对利润有更高的要求正好呼应起来了。拆分刚完成时,联想控股和以前一样只是一个空壳,延续了过去依靠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每年上缴利润的生存方式。但股东认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都处在高风险的IT行业,必有丰年和欠年,发展必不会很稳定,而如果仅求他们发展稳定、经营没有风险,“也许现在就不敢让联想集团去收IBM PC了。要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铺开平台的机会。”那么,为了分散风险、获得更高回报,联想控股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资金、品牌、人才再去做点什么。柳传志说:“联想集团本身市值值200多亿港币,如果抵押贷款,抵押以后按30%-40%的比例也能贷出几十亿,这就可以做一番事情。”
除此之外,导致联想控股做新事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柳传志要为当时尚在隐形状态中的联想三号“少帅”朱立南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联想投资总裁的朱立南1989年即进入联想。外界对其评价是冷静、沉稳,做事风格比杨元庆温和,比郭为硬朗。正是他,在柳传志的授意和设计下,操刀完成了联想分家的全过程。“分拆的主导思想是我拿的,但实际上后来我变成了‘演员’,”柳传志说,“朱立南做得很漂亮,分拆涉及到大量的权力、资金的再分配,但居然做成了,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很难做到的。除了指导思想正确外,这说明执行者还是有相当功力的。”
分拆完成后,那么留在控股公司总部的朱立南做什么?杨元庆和郭为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是在分拆过程中,朱立南就向柳传志提出:联想有没有“再开一块”的可能?柳传志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最终答应了朱立南:“那我们再开一块吧!”
随后的事实是,2001年3月24日联想分拆结束,一个月后4月24日,联想投资宣告正式运营,定位于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VC),第一期基金3500万美元全部来自联想控股。
因人设事
现在联想控股旗下的几块业务:VC、房地产、并购投资,对联想、对柳传志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对此,柳传志更加倾向让谙熟联想企业文化与基本管理理念的联想“老人”摸索着做,在他看来,用人的风险最大。柳传志不讳言,“联想控股系”下每一块业务的诞生,莫不遵循着他本人“因人设事”的风格。“一般来讲这是一个贬义词,本来没事情,为了人,设事情。”柳传志说,“但在我这里‘因人设事’是褒义词,我是本来‘有事’,然后因为有了合适的人才肯做这个事。”
朱立南领军联想投资是这样,融科智地的诞生也是这样。2002年6月,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这是联想控股非相关多元化布局中为进军房地产业而专门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裁陈国栋现兼任联想控股副总裁。融科智地的前身是联想科技园公司,主要承担联想控股下属企业的研发、办公、制造、仓储等物业的建设任务。柳传志曾表示,联想进军房地产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大规模建厂房时积累下一批建筑和房地产规划人才,他笑称,“陈国栋他们已经给我们盖了很多年房子。”而当房地产行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时,融科智地自然成为联想控股现金回流较好的子公司之一。
现有的“联想五虎将”中,要说来源,并非成长于联想内部的赵令欢是个惟独的“异数”。柳传志对于请外边的来操盘公司业务,最后却因为文化不相融合而不欢而散的商界故事特别提防。所以,将弘毅投资交给赵令欢去领衔,对于柳传志来说其实是个格外慎重的决定。
“十六大”中提到的国企改制、国企与民营企业关系问题令柳传志意识到,“国企改制对联想来说可能是一个历史性、系统性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有潜力的收购对象,再通过它进行产业扩张。”他曾考虑将对国企的并购投资业务放入朱立南负责的联想投资之中,他也曾找朱立南谈过,但是彼时朱立南自认为他们做风险投资尚在摸索之中,尚未驾轻就熟之际不宜再做新业务。他向柳传志推荐了赵令欢。
赵令欢1987年赴美留学、工作十几年,2002年担任联想集团顾问。在他2003年正式加盟联想之前,赵令欢已经凭借通过收购中银香港的不良资产项目、联合高盛公司重组海南证券等项目在业界拥有一定知名度。第一次单独见面,柳传志跟赵聊了大半天,此外通过赵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发言,柳传志感觉“此人不是一般的人,非常聪明,很多复杂的事情他立刻就能抓住头绪”。2003年1月,弘毅投资以联想控股之下的直接投资事业部形式试运营,一年之后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投资方向主要是国企改制以及产业整合。柳传志称,未来弘毅投资项目也不一定局限于国企,而弘毅和联想投资还有一个任务,帮助联想控股寻找,培育新业务。“在它们下面运作得非常好的公司,在合适的时机下,联想控股会把这块业务形成一个新的子公司。”
交锋与磨合
五家子公司中,弘毅投资是惟一一家由事业部做起的子公司。在和赵令欢达成“一起做”的共识后,柳传志对赵坦言,未来的弘毅投资要先以事业部的形式做一年,大家磨合得好可以往下做,磨合不好另说。柳传志回忆道,“事业部形式的好处就是我可以名正言顺的深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去。”柳传志之慎重和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弘毅投资之特殊,不仅是因为赵令欢自己有着空降兵身份与“海归”背景,而且其率领的弘毅投资29人的团队中,主力部队也是来自JP摩根等国际知名投行的海归一派。
“在这个磨合过程中确实有过一些交锋。”柳传志说。
所谓的“交锋”,本刊在2003年8月旁听联想一次内部会议时曾经亲历过一次。在那次会议中,柳传志声色俱厉地点名批评了赵令欢领导的投资事业部。那次批评的导火索是,在柳传志看来,赵令欢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按照当初所定下的“无退不入”的原则挑选项目,有的项目看起来价格便宜,但极有可能是投资陷阱。“我们选择投资的国企,一定要有退出方式,要做的是改制、实现盈利、快速增长、然后退出,而不是因为哪个资产便宜就投哪个。他们自认为已经做得很实了,但在我看来还不够实。”柳传志说。
赵令欢等人承认操作有误,但令柳传志感到意外并有些欣赏的是,赵令欢不会因为受到挨批而对柳传志的批评全盘接受,他要求团队甄别批评中哪些是与业务有关的“实质性思维”,不要过于在意老板口头上的一些随意性表达。
柳传志一直强调,新人进联想要“入模子”,而有投行背景的赵令欢和他的团队却不断地在异化这个模子,让做实业出身的联想、柳传志理解、接受做资本出身的人惯有的经营风格与手段。其中柳传志感触最深的是在聘人方面:“赵令欢的职业经历使他在招聘来自国外投行的人员时,很自然地会给出高待遇,朱立南、陈国栋是‘苦出身’,在这方面就比较犹豫,这是做实业与做资本的不同,但联想会不断调整他需要改变的地方。”中国玻璃上市后,赵令欢马上筹备在香港开设新的办公室,开口就是要选在香港最好的地段。这样的要求柳传志一听之下感到与自己本性和习惯相违。用柳的话说,做制造出身的联想从前从来舍不得买“长裤”,总是“一截一截地接裤腿”,而赵令欢这批人一上来就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