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隔着玻璃,后人也能感受到那些穿透历史迷雾的光亮
文/本刊记者 侯燕俐
历史的碎片
严格说来,中国是最早使用计时器的国家之一。早先的日晷、漏刻,唐代天文钟,宋代水运仪象台、元代大明殿灯漏等大都与天文仪器合而为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然而,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将司天监呈上的水晶刻漏击碎后,二百年内中国天文学得不到官方支持,几乎陷于停顿,钟表史就此休眠。
等到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向明神宗进献两座大小自鸣钟时,已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彼时,中国仍相对封闭,只澳门、广州等地对外贸易活跃,常有传教士自此登陆。万历帝没打算理基督教的茬儿,但对西洋的机械钟表发生浓厚兴趣。经过长时间颠簸,自鸣钟弦松弛,万历帝宣召利马窦进宫修理。他还派钦天监的太监向利氏学习钟表技术,进行调试。三天之后,万历帝亲见指针走动,听到滴答的声响,龙颜大悦,赏赐了利马窦和诸位太监。
有趣的是,宫中皇太后听闻此事,便索要小自鸣钟看看究竟。万历深恐太后借去不还,便让太监将发条松开,钟遂不鸣。皇太后玩了几天,见无甚新奇,果然照样归还。在这之后,更多传教士带着造型各异的钟表进入皇宫,如汤若望、利类思和安文思等先后向清朝顺治帝进献西洋自鸣钟、鸟枪、画谱等诸多西洋贡品,深得顺治帝好感。他们不仅实现曲线布道,同时也将钟表的测时原理和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传给了中国人。
明清皇帝嗜好新奇奢华的机械钟表,无疑给红墙外一些重要的信号。于传教士,他们继续以钟表接近宫廷的路线;于西方使节,他们纷纷采用钟表外交的策略;于大臣,则四处采购珍宝钟表讨帝王欢心。而对于钟表制造商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国皇宫构成了西方钟表业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康熙和乾隆是清代酷爱钟表的两个皇帝,他们大多将机械钟表视为有趣精巧的玩具和外观华丽、造型奇特的装饰品。不惜人力财力购得宫中,时时把玩。据说当年,仅乾隆乐寿堂一间便有八对计十六件钟表。偶尔皇帝会将心爱的怀表赠与宠幸的妃子、重臣,后者无不受宠若惊。
洋玩意儿
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它的载体。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的奉先殿,曾是明清皇室祭祖之地,如今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钟表馆,记录着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及其制造的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钟表。
“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和“铜镀金写字人钟”在英国钟表中颇具代表性。前者长136厘米,高72厘米。此钟造型是大象牵引四轮马车。象背与战车上共有官兵11人。指挥官站在方箱上,神情庄重,似乎随时准备发布命令。十个士兵各负其责,或吹号,或举旗。象和车身为铜镀金,嵌各色料石。发条藏于象腹内,可使象眼转动,象鼻和尾摆动。象腹下有轮,控制战车前进的方向。战车前部的铜筒内有发条,带动筒下车转动,为战车启动的惟一的动力源(见右图)。
铜镀金写字人钟,由伦敦著名钟表匠威廉森制作,高231厘米,长87厘米,宽77厘米。放在方几上的整座钟,由四座西洋亭式建筑自下而上组合而成。最下面的亭子比较大,中间内有一欧洲绅士,一腿跪地,一腿半蹲,右手执笔。上弦后,该绅士开始提笔书写,书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横竖撇捺都有笔锋,同时头亦左右摆动。《洋古董钟表》的解释是,因为手握的毛笔和连杆同步,滑槽的底部还有起伏变化,所以毛笔吃的深浅也有变化。二层方匣置三套时钟,即走时、报时和打乐。三层内有敲钟人,每逢时钟至三、六、九、十二点时,击钟碗报时奏乐。最上层圆亭内两人举筒,转身时筒拉开,展示“万寿无疆”的横幅。这座钟中西合璧,西洋人写毛笔字系皇帝嘱人改造而成。
为了迎合东方口味,英国还制造了中国式壁瓶表。瓶为铜胎画珐琅,上半部画花鸟,瓶中插有料石花。正面画有两名头缠布中插羽毛的男子,抬着小表,这便是英国人想像中的东方人形象。
19世纪法国钟表出现比较晚,相对朴素,多以工业革命为题材,但也不乏精巧之作。“铜镀金滚钟”为其中代表。该钟为圆柱形,白色钟盘。无发条,以重锤为动力源。钟径从斜度为10度、长为55厘米的坡架向下滚动,从最高处滚落到最低处为24小时。
除了英国、法国的钟表之外,故宫钟表馆里还藏有瑞士、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的部分钟表,大都是后期传入中国。
民族钟表
故宫的钟表馆有一部分中国钟表,主要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以及广州和苏州制造。清康熙皇帝重视科技,亲自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知识。有的传教士精通钟表制作,当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已开始制造和修理钟表。乾隆时期,造办处钟表制作得到空前发展,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相当“国际化”:包括外国人、广州工匠以及宫中太监。18世纪初,耶稣会派一个熟悉制造钟表的神甫来京,即瑞士人林济各。林年届50来华,30年里,为皇帝制作了精美的自鸣钟、更钟等,还培养了一批制钟工匠。
举凡工匠做钟表,面样须经御览,批准后方可制作。制作粗糙和不合要求者则会受到惩罚。钟表造型多为楼台、亭阁、寺塔等建筑形式。每一件钟表的制成都离不开其他如漆、铸炉、牙、玉、木、金等作坊的协作。因此,钟表是多种工艺的组合。高585厘米、底260厘米见方的紫檀木雕楼式自鸣钟,系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为钟表馆里最大的一座机械钟,也是乾隆时期制造的现存最大的一座自鸣钟。
除清宫造办处外,广州和苏州的钟表生产也具备一定规模,往往成为“政府采购”的对象。尤其是广州钟表,突出中国传统文化,雕刻吉祥图案,如各种花篮、古建筑的简单造型,装饰富丽堂皇,配有大锣或“万寿无疆”的条幅。经常出现的万年青是一统万年的象征,均为皇帝专门定制,用以祝寿或大臣进贡。黄、绿、蓝色的珐琅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十几道工序,往往是结合西方技艺,然后过滤成本土化的东西。郭福祥介绍说,有的珐琅技艺即使当代人也无法揣摩和超越。
故宫里的古董钟表正慢慢褪去神秘感,即使隔着玻璃,后人也能感受到那些穿透历史迷雾的光亮。它们陈列在那里,更像是些艺术品,而时间永不止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