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观察室2004 我们的观察(2001 - 2004年)



失语的一代(2001年7月) 

这一个月里的企业新闻,几乎被他们悲怆出局的背影占满:陈伟荣、叶龙、祝剑秋……其实,出局只是这个群体命运变奏中的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这几个人的出局起码还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和同情,而大多数同行的处境变化没有他们这样“痛”这样“快”,只能眼看着威权一点一点慢慢从手指尖流失,舞台一点一点从脚下变窄移走,就如丘吉尔所说,“老战士永远不会倒下,他只是慢慢消失”。 

学者周其仁有一个关于中国企业家的精彩论断:缺乏产权激励的中国企业家,同样可能有足够的激励,那就是“控制权激励”,比如横店徐文荣、万向鲁冠球,说不清企业是谁的就先不说,反正只要我在控制就行。如果真是这样,创业型企业家群体的悲剧只能说才刚刚开始。面对资本意志和职业经理的上压下挤,创业者的威权控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军情观察室2004 我们的观察(2001 - 2004年)

一种同盟的破裂(2002年11月) 

地方大股东+创业型企业家=全国著名企业,一者得名,一者得利。 

但是,名与利的这种同盟,在订立当初,都带有那个年代“初级阶段”式的模糊特点。刚创办时80年代,企业家和政府在股权安排上都没有想太多,也不可能想太多。到2000年以后,这些企业大多进入停滞或衰退期,企业家大多进入退休期,而中国进入WTO时代波澜壮阔的产业整合期,企业重组提供了机遇,企业家创业者权利意识觉醒提供了需求,双方契约再次面临修订。 

企业家明白,这是最后一次修订机会,于是心态、方式,都显急迫。可以想象,李经纬当时多么恼怒,多么震惊!同盟破裂,他白手出局,不甘! 

失语一代的痛苦(2004年10月) 

这一代企业家是中国艰难崛起岁月的英雄。他们提供了我们最初温饱生活的所有的生活用品,但是,他们在自己的股权回报上是失语的一代。在他们之后创办的企业,拜他们所赐,几乎不再存在股权“说不清”的问题。他们这样的人将成为消失的一代,年近退休,他们的岁月很快就要过去了。中国社会即便假装看不到他们的贡献与尴尬,让他们抱憾退休或获罪,也最多影响到他们的企业。以后的企业家决不会再走他们的老路。 

但历史将记住中国这个快速小康国度的失语与无情。而郎教授等的外来者由于没有和我们一起走过那段艰苦岁月,是不会因此感到任何内疚的。 

以中国智慧解决海尔难题(2004年12月) 

现在,轮到海尔了,问题也到了最深层次。 

一方面,20年发展累积下来的社会公正问题,因为一场与海尔有关的争论,意外地首先在公正问题本不突出的企业改制层面上被“引爆”。企业家应不应该,以及应该占多大股份?这些以前主要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一对一”慢慢谈判协商的难题,现在摆在了公众面前,而公众舆论也最大程度地表达了“一面倒”的倾向;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开始介入以前主要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之间进行的探索,国资委及其地方分支机构强势出手,一系列主要适用于垄断性、资源性中央级国企的管理办法,可能会慢慢被复制到地方性、竞争性的创业型国企身上。而此时,正是这些著名的“20年公司”(它们基本都有20年左右历史)规划第三个10年,正是它们代表中国“走出去”全面获取全球竞争地位的关键时刻。 

一个中国式的商业难题,在不适当的时刻以不适当的方式摆在了政府、企业家和公众面前。不管有多大变数,应该相信务实而中庸的中国智慧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11071.html

更多阅读

军情观察室2004 我们的观察(2001 - 2004年)

失语的一代(2001年7月) 这一个月里的企业新闻,几乎被他们悲怆出局的背影占满:陈伟荣、叶龙、祝剑秋……其实,出局只是这个群体命运变奏中的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这几个人的出局起码还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和同情,而大多数同行的处境变化没有他

200229.com 第48节:留学美国日记(2001- 2002年)(上)(29)

系列专题:《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破罐子》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个easy day,其实每周的三、五都是easy day,因为没有物理课,没有历史课,我的ESL Support也改成了ESL Intermediate(中级ESL),就相当于英语补差班。课上见到了一个日本的女交换生,

声明:《军情观察室2004 我们的观察(2001 - 2004年)》为网友花香和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