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的建议是放弃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不论是问题还是答案都非常不贴近现实。即使我们出于讨论的目的暂时承认全能的天才确实存在,我们也会被迫得出结论:根据统计数字,这种人非常罕见,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能指望他们能在现代社会全部的管理职位中占据哪怕一少部分的比例。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分析这种情况。 我建议关注另外一个问题,不要问:谁是理想的管理者,而要问:谁是高效能的管理者。第二个问题的思路与第一个有很大差别。它的出发点不是天才,而是普通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普通人,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难以接受这个观点。

根据第二个问题,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不应当是:如何让天才做出惊人的业绩(这无须多言),而应当是:如何让普通人(因为我们只有普通人)做出不同凡响的业绩。 在这方面,我所分析的并不是经常说的卓越绩效问题,自从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著作[1]出版以来,几乎每次讨论都会谈到这个话题。没有一个人(即使是能力最强的高级管理者)能够长期稳定地完成明星一样的业绩。甚至这种想法都显得很荒谬。基于这种想法而制定出来的对管理者的要求,不但是最差的理论,更为重要的,还是不人道的(我个人认为)。 但是,在今天只能实现一般的业绩已经不够了,还要超越一般业绩。这就是当今管理悖论的核心,或者更通俗地讲,这正是组织需要管理者的原因所在。只有普通人是组织能够大量获得的,但是,客户的要求(以及竞争压力的要求)却是非同一般的业绩。 谁是高效能的管理者,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高效能?当我们用这些问题观察管理者时,我们能够得出结论:不同人的做法完全不同。[1]汤姆·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纽约: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