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次调查始于2006年11月初,在半个月内本刊调研部共发出问卷300份,调查对象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型企业。截至发稿前,共收到回复问卷47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回复率为14.8%。以下报告结论根据回复结果统计得出。
100%被调查企业认为涨价源于成本推动
调查结果显示,在本轮涨价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中,34%的被调查企业把能源、原材料成本倒逼列在首位;3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人民币升值;接着,是人力成本(熟练工人、管理层)成本上升(20%),出口退税政策调整(14%)。
成本涨幅高于价格涨幅10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今年与几年前(1-5年)比较,平均成本上涨16.80%。其中,有四成被调查企业认为成本上涨在10%以下;有四成被调查企业认为成本上涨在10%-20%;另外有两成被调查企业认为成本涨价在30%及以上。
与之对应的是,被调查企业销售产品平均涨价6.82%。其中超过八成的被调查企业确定产品的销售涨价幅度在10%以下,其中有一半的被调查企业涨价幅度在5%及以下;另外,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涨价幅度在10%-20%;认为涨价30%及以上的,没有。
“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从价格向品质转移
“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从价格低廉到品质优秀的跃迁。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5年前),被调查企业认为“中国制造”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价格低廉(55.56%),第二是市场份额(33.33%),第三是配套的生产制造能力(25.93%)。而现在,被调查企业认为“中国制造”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品质(46.15%),第二是创新能力(42.31%),第三是产能(23.08%)。从过去到现在,变化最大的是价格低廉,相差幅度44.02%;其次是创新能力,相差幅度38.60%;然后是品质,相差幅度35.04%。
“中国制造”升级的核心是创新
在被问及认为未来“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升级方向)时,有52.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创新能力增强;有4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产品工艺水平、品质、美誉度提升;7.5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价格不再是惟一要素。
同时,在回答哪些因素会对未来“中国制造”构成威胁的时候,超过一半(52.7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创新能力弱化。其次,有30.5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是成本(生产、管理)提升会威胁未来“中国制造”,另外,还有16.6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未来“中国制造”还可能被“印度制造”、“越南制造”等替代。